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貿形勢嚴峻超預期 多地緊急部署加碼穩外貿

  • 發佈時間:2015-08-2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廣州等地調研發現,不少外貿出口企業反映,疲軟外需疊加貿易壁壘讓出口雪上加霜。外貿數據以及企業現狀均顯示出外貿形勢嚴峻程度遠超年初預期。

  為穩定對外貿易,近期相關政策再度加碼。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商務部、稅務總局等部門相關政策細則開始落地。河北、廣東、浙江、江蘇等多地也緊急部署穩外貿政策。專家指出,預計在政策效果顯現之後,外貿形勢有望逐漸趨穩回升。不過,我國外貿已經步入中低速增長新常態,對於企業而言,關鍵在於努力提升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開拓新市場打造新平臺。

  考驗 海外市場疲軟出口普遍下滑

  “從去年到現在外貿形勢非常嚴峻,從手機、彩電這兩個産業來看,出口整體下滑,特別是彩電,今年一二季度下滑趨勢非常明顯。”TCL集團助理總裁、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對記者表示。

  梁啟春稱,從傳統的歐美市場來看,當地經濟復蘇緩慢造成海外市場疲軟。此外,匯率變動也直接影響出口額,TCL海外業務主要用美元和歐元結算,歐元結算的部分受到較大影響。

  “而從新興市場來看,埃及、安哥拉、阿根廷等一些國家雖然有需求,但外匯管制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他表示,石油價格下降造成這些國家美元收入減少,因此沒有足夠的外匯用來向中國企業支付貨款,而當地貨幣又換不到美元,中國企業應收賬款積壓加大財務風險。而收不到貨款,又會進一步影響到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企業提供授信額度,造成很多貨品運不出去。

  “我們在阿根廷有一家緊密合作多年的大經銷商,但當地除了外匯管制,還出臺了新的外匯收支總量平衡政策,要進口多少,就必須出口多少,當地進口企業如果不完成出口就不能購買中國企業生産的電子産品。這實際上也相當於一種新的貿易壁壘。”梁啟春説。

  作為廣東省老牌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外貿業務上半年也不盡如人意。據該公司副總經理白明韶介紹,上半年集團進出口貿易額約10億美元,其中出口同比下滑18%,進口呈現擴張趨勢,同比增長45%。

  在白明韶看來,廣新集團出口下跌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廣新集團正在積極進行産品結構調整和業務模式調整,壓縮了部分風險較高的業務;二是作為廣新集團對外出口主力,不銹鋼卷板受到歐盟反傾銷打擊,涉及金額高達4億元人民幣;此外,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國外市場疲軟等問題也對出口造成了影響。

  金髮科技是一家主營高性能改性塑膠研發、生産和銷售的高科技公司,出口産品主要面向歐洲市場。公司總經理助理彭忠泉對記者介紹説,當前整體環境並不樂觀,市場需求沒有大幅度增長。

  應對 多地出招穩定外貿增長

  出口企業的感受也呼應了遇冷的進出口數據: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出口、進口均為負增長。“從上半年情況以及下半年的走勢來看,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説比預計的更加嚴峻,更加複雜,並且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從7月官方PMI新訂單指數和海關編制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仍難樂觀,第三季度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沈丹陽指出,預計全年出口仍有望實現正增長。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部分月份異常增長的因素,不排除今後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

  面對嚴峻複雜的外貿形勢,穩外貿政策再度加碼。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為企業發展減負。這也是繼上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七條”)之後,國務院再次部署穩外貿。

  在國家層面的統籌安排下,商務部、稅務總局等部門相關政策細則也開始落地。此外,河北、天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也緊急調研,召開外貿企業座談會,安排部署穩外貿政策落地。

  河北省日前出臺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18項措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外貿企業金融支援力度;提高機電、高新技術産品和服務貿易比重;支援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等。

  天津市商務委也于近期展開外貿調研,召開外貿座談會,研究制定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重點包括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支援鼓勵擴大進口、發展新型貿易業態、拓寬金融服務渠道、清理進出口環節收費、加大工作考核力度等方面。

  廣東在去年出臺支援外貿穩定增長25條措施的基礎上,今年再推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20條措施,並分解下達外經貿指標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外經貿穩增長責任落實到地市。

  前瞻 進出口步入中低速增長新常態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外貿形勢嚴峻程度遠超預期,這主要是因為外部環境比年初預計得更加複雜,而國內結構調整的過程也仍在繼續。現在看來,國際和國內經濟調整的過程都將是長期的,我國外貿將告別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步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在李健看來,今年以來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是及時的,也是必須的,可以緩解出口企業的壓力,使外貿形勢不至於太差,同時也給企業轉型升級騰挪出時間。預計在政策效果顯現之後,外貿形勢有望逐漸趨穩回升。不過他也指出,中國外貿進入新常態的大趨勢無法逆轉,未來增長還是需要靠高新産品、大型設備等出口以及服務貿易來支撐。對於企業而言,最為關鍵的在於努力提升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開拓新市場打造新平臺。

  面對困境,企業也已經開始積極轉型應對。據了解,TCL將採取“雙+”(智慧+網際網路,産品+服務)全新戰略模式,並繼續推進國際化戰略,優化海外佈局。下一步,將紮根新興市場重點國家,在印度、巴西等地建廠,全企業鏈介入,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爭取實現“雙贏”。並由目前多品牌經營逐步過渡到全球統一品牌,將“雙+”戰略轉型從國內逐步擴展到海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