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逝世 被稱農村改革先鋒

  • 發佈時間:2015-07-16 07:40:06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萬里同志遺像。 新華社發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沉痛宣告: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萬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7月15日12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萬里同志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産主義事業。他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堅持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充滿信心。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萬里同志一生堅持真理,堅持正義,堅持原則,顧全大局,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對改進作風、堅決懲治腐敗堅定支援。萬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萬里同志永垂不朽!

  □評價

  “他是改革開放的高級工程師”

  在萬里將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其為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總是為人樂道。

  200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改革闖將”萬里》的文章。文章稱,作為鄧小平的“四大金剛”之一,萬里當之無愧。

  2006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直接以《萬里:改革開放的大功臣》為題撰文,對於萬里在改革開放時期的貢獻,他這樣評價:萬里同志是老一代革命家,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忠實執行者,如果説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話,那麼,他就是高級工程師之一。

  1977年6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將近一年後,萬里被任命為安徽省委第一書記,開始主政這個農業大省。安徽曾受極“左”政策嚴重破壞,本來是個産糧大省,卻弄得許多農民沒飯吃。

  萬里履新安徽後,一頭扎進基層,半年走了3000里路。萬里之子萬伯翱回憶父親彼時的情形時稱:“父親到了基層,對當地窮的程度大吃一驚,他看到農民沒褲子穿,孩子都藏在地鍋裏取暖,臨近年關,卻為沒有一兩白麵,吃不上餃子而發愁。父親講,《白毛女》裏的楊白勞窮成那樣,過年了也要給喜兒紮根紅頭繩,也要吃頓餃子呀!他馬上命令農業部門開倉放糧,給每戶農民5斤面過年。”

  經過大量調查,萬里對農村的問題有了深刻了解,3個月後,安徽省委出臺了關於農村工作的六條意見,簡稱“省委六條”。“省委六條”強調,農村一切工作要以生産為中心,尊重生産隊的自主權,允許農民搞正當的家庭副業,産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等等。

  因徹底否定了此前的“階級鬥爭為綱”,安徽“省委六條”被指與“中央49號文件”精神背道而馳,曾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的強烈反對。

  田紀雲回憶,當安徽省有些地方暗地搞包産到組的事情彙報到省委後,萬里立即批示“我看可以試驗”。1979年2月初,省委又開會專門討論包産到戶問題,不少人因為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挨過批判,不敢表態。萬里説:“農民普遍希望包産到戶。過去批判過的東西,未必是錯誤的,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試驗,我主張在山南區進行包産到戶試驗。”

  山南區的試驗很快見到成果,並傳到別的地方,滁縣地區很快就有17%的生産隊包産到戶。農民説,大包乾就是好,保證一年能吃飽。1979年雖然安徽遇到旱災,但農民積極性高,糧食還是增産了。“當時還在國務院主管農業的陳永貴説萬里是‘好行小惠’。安徽幹部卻説:幾千萬人有了飯吃,還賣余糧給國家,難道這是小惠嗎,與國與民都是大實惠。”田紀雲在文中説。

  田紀雲提到,後來,包産到戶在全國引起爭論,農民暗裏悄悄地搞,基層幹部暗地支援,怕説包産到戶是分田單幹。在這種情況下,萬里是第一個站出來為包産到戶正名的。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會議上,萬里説:“包産到戶原則上不同於分田單幹,雖然形式上與分田單幹相似,而生産資料所有制並沒有變,土地所有權仍然是公有的,生産隊有權根據情況加以調整。”

  “當時真的是談‘包’色變,群眾拿著報紙來找父親,問他還堅不堅持包産到戶。父親坦然處之,只要群眾吃飽飯,挨批鬥就挨批鬥吧。安徽被鬥了兩年多,鬥得不可開交,最終是鄧小平力排眾議,才幫助父親完成了改革。”萬伯翱回憶,“當時父親還跟母親説,做好準備再次被打倒,烏紗帽不要了。”

  在萬里的強力推進下,小崗村的大包乾經驗一夜之間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廣,有民謠稱“要吃米,找萬里”。後來,這個曾經微不足道的小村莊成了中國農業改革開放的一個符號。現在被稱為“農業改革開放第一村”。

  □萬里生平

  萬里: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

  冀魯豫邊區革命歲月

  萬里同志1916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東平縣,青少年時代就接受進步思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7年10月,根據中共山東省委指示,萬里同志組織籌建中共東平縣工委,後歷任冀魯豫邊區運西地委副書記、書記,為冀魯豫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萬里同志擔任中共冀魯豫區委委員、秘書長,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任,參與領導冀魯豫區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組織生産、支援前線,為支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解放戰爭的偉大戰略轉折作出了貢獻。

  參與建設北京十大建築

  新中國成立後,萬里同志先後擔任建築工程部副部長,城市建設總局局長,城市建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在北京市工作期間,協助周恩來總理負責國慶10週年獻禮工程建設,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就圓滿完成人民大會堂等北京“十大建築工程”建設任務,創造了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1971年3月,萬里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副組長。

  “文化大革命”中,萬里同志受到嚴重迫害,被監護審查。1973年5月,萬里同志解除勞動改造,恢復工作,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北京市革委會委員、副主任。他提出一定要把首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並敏銳地提出了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主張和措施。1975年1月,萬里同志任鐵道部部長,後任鐵道部黨的臨時領導小組組長。他堅決支援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實行全面整頓、把鐵路系統作為整頓突破口的主張,認真貫徹落實整頓的方針,扭轉了鐵路系統的混亂局面。

  安徽力推“包産到戶”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萬里同志於1977年2月任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同年6月,萬里同志調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兼安徽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安徽省革委會主任。他以非凡的政治膽識,大力支援、推廣肥西縣“包産到戶”和鳳陽縣小崗村“包乾到戶”的做法,積極推動全省農業管理體制變革,為開闢中國農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萬里同志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他領導的安徽農村改革,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一次艱辛和成功的探索。

  1980年2月,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萬里同志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年3月,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4月,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衝破“左”的思想束縛,科學總結農業學大寨的經驗教訓,全面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推動農村改革全面深入發展。他提出改革農村生産經營體制,發展商品生産,肯定“包乾到戶”是黨領導下的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運用。

  立法保障改革開放

  1988年4月,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萬里同志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同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他強調要根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提出要把“保證和促進改革”作為人大的首要職責,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人大的中心任務。他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主張通過改革一步一步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法律化。他高度重視立法工作,強調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加強立法工作,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他高度重視人大監督工作,提出要把對法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同制定法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確執法檢查是人大履行監督職責的重要形式,對促進法律的實施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堅決維護黨和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強調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主持修憲

  1992年10月,根據黨的十四大重大決策精神和我國改革開放發展進程,萬里同志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主張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載入憲法。他親自主持憲法修改小組工作,領導起草了憲法修正案草案,並於1993年3月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

  1993年3月,萬里同志不再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職務。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堅決擁護支援黨中央的領導,積極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