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有效控制了碳排放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7-16 06:20: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由英國外交部發起,中國、美國、英國和印度4國科學家聯合完成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日前在倫敦發佈。報告認為,氣候變化風險應被視為與國家安全和公共健康同等重要的重大風險;完整評估氣候變化風險需全面關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溫室氣體排放的直接風險和氣候變化與人類系統相互作用而産生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在分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時,對中國近年來的減排成效予以了積極評價。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在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後明確了2020年減排方案,承諾將在2020年前實現碳強度相比于2005年水準降低40%至45%的目標。經過一系列努力,近年來中國碳排放量增速延續了2005年之後的下降趨勢。截至2014年底,中國碳排放量增速已接近於零,碳強度相比于2005年下降了33%。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行之有效地控制了碳排放的增長趨勢。

  一是中國不斷提高主要經濟部門的能效。截至2014年底,中國能源強度相比于2005年下降了30%。燃煤電廠每千瓦時發電煤炭消耗已經低於290克。中國最好的燃煤電廠能效已經達到世界頂級水準,所有電廠的平均能效在全球排位也不斷上升。針對重點能耗企業開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後,5年來中國的減排量甚至超過歐盟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取得的減排量。

  二是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當前,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佔全球總體投資規模的四分之一。其中,中國風力發電裝機總量佔全球比重已超過30%,2014年新增風力發電裝機總量佔全球總量的近50%;200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為700兆瓦,2014年底已經飛速增長至28吉瓦,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實現了40倍的增長。專家預計,中國有可能在2015年底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家。

  三是中國治理大氣污染帶來的減排成效顯著。在處理大氣污染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地方政府開始限制煤炭用量。2014年,中國煤炭消耗量相比于2013年減少了2900萬噸。中國在改善空氣品質的同時,促進了碳排放量的穩定。另外,從2009年至2012年,中國42個省市參與國家低碳發展項目,這些省市的發展模式也開始積極影響其他地區選擇替代發展模式。

  四是中國政府積極促進全國範圍內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為進一步利用市場力量控制碳排放,在7個地方實驗項目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將在2016年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建立。建成之後,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

  報告高度關注2014年11月中國與美國達成的針對2030年碳排放目標氣候變化協議,認為這不僅是中國首次為自身明確設定總體碳排放目標,還將促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報告指出,中國承諾在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的過程中,將把非化石燃料能源結構的比例提高20%左右。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考慮到中國國內龐大的能源需求和市場規模,未來非化石能源技術將取得更好的規模經濟效應,這也將降低其他發展中國家採用非化石能源技術的成本壓力,為這些國家提供更多的能源選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