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投資項目審批週期有多長:最長超期4年7個月

  • 發佈時間:2015-06-29 07:58: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程姝雯 商西 吳斌 蔣伊晉  責任編輯:謝淩宇

  項目審批有多難?最長超4年半

  重大政策跟蹤審計“問題清單”首次發佈,力圖破解“政令不出中南海”

  600個項目中有43個申報半年無批復,最長的申報審批期超4年零7個月。廣東省住建廳滯後7年仍未取消應清理的園林綠化項目負責人資質,致園林協會違規收培訓費130萬元……

  這是昨天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2014年審計工作報告、以及審計署公佈的5月份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中列出的問題。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審計署首次對外公佈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清單”。

  項目審批有多難?抽查600項目43個申報半年無批復

  項目審批程式多、審批週期長,曾被李克強總理多次斥責。

  審批週期究竟有多長?

  劉家義在審計報告仲介紹部分重大投資項目審批週期長、開工不及時、建設推進慢時提到,今年一季度,審計部門共抽查600個項目,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節能環保、自主創新等領域,到今年3月底,有43個項目向中央主管部門申報超過半年未獲批復,最長4年零7個月。有557個已批准項目未能按計劃開工,其中56個是2013年及以前批准的。

  影響到項目審批、開工進度的也有多方面因素。5月份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顯示,黑龍江省水利部門會簽不及時,影響項目開工。

  審計結果顯示,去年7月發改委、財政部將1.27億元大型節水灌區配套建設和節水改造的財政專項資金下達黑龍江,但就是因省水利廳在會簽環節“卡”了一個月,導致錯過水利項目施工黃金(1185.20, 12.00, 1.02%)時段,11個項目當年未能開工。

  此外,項目進度慢還同一些部門在研究部署、審批、上報計劃等環節慢作為有關。

  簡政放權到位否?廣東省住建廳被點名

  新一屆政府力推的簡政放權,也是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的一個重點。

  劉家義在審計工作報告中提到,從一季度跟蹤審計情況來看,一些部門和地方簡政放權力度仍不夠。到今年3月底,質檢總局、林業局、財政部、民航局等管理的12項行政審批事項尚未按要求取消或合併;15個省份自行設置的133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尚未取消。有的部門單位還將行政審批相關事項直接委託或變相指定所屬單位辦理,2014年違規收費7.24億元,其中11個中央部門和4個省份的環保、住建部門違規收取評審、認證等費用2.77億元,16家中央部門所屬單位違規自定項目收費4.47億元。

  在5月份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中,廣東省住建廳也被點名。

  公告顯示,2004年,原廣東省建設廳(現廣東省住建廳)發佈通知要求在全省開展園林綠化項目負責人培訓,園林綠化工程和管養實行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負責人必須持省風景園林協會發放的培訓合格證書才能上崗。2008年,住建部明確園林綠化施工企業不執行項目經理資質管理制度,但至今年3月,這一要求並未在廣東得到執行,省風景園林協會依舊舉辦園林綠化項目負責人考試及培訓、發放合格證書,過去兩年內共收取培訓費用130.5萬元。

  “三證合一”能辦嗎?催生全國統一辦法出臺

  對於李克強總理著力推動的“三證合一”進度,審計署也進行了跟蹤審計。

  審計發現,到2015年3月底,“三證合一”尚未出臺全國統一辦法,各地有“三證統發”、“一證三號”和“一照一碼”等不同做法,導致跨區域辦理業務困難。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一問題在跟蹤審計報告上報國務院後,很快得到相關方面的重視。就在本月,國務院便公佈了《關於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對“三證合一”做出統一部署。

  審計署相關工作人員也向南都指出,事實上,對重大政策的跟蹤審計,不僅是督進度、列“問題清單”,同時也綜合分析問題成因,提出具體建議,讓審計成為重大政策落地的“助推器”。

  審計發現2200多公職人員涉違紀違法

  南方電網副總肖鵬涉嫌利用內幕資訊炒股8年無虧損

  國家審計署昨天發佈的2014年度審計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審計發現2200多名公職人員違紀違法線索。這一數據同去年相比增長了一倍。

  報告顯示,今年4月2日,涉嫌職務犯罪被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南方電網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肖鵬,在審計中被發現其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資訊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

  此外,央視財經頻道原總監郭振璽等人涉嫌利用組織有關評選活動的影響,以廣告代理或接受贊助的名義牟取私利的問題線索由審計發現。

  解密

  審計署“督戰”重大政策落地,每季度形成審計報告直呈國務院

  從“政令走出中南海”跟蹤到“最後一公里”

  南都訊南都記者了解到,為破解“政令不出中南海”、以及中央政策落地難,去年8月以來,應國務院要求,審計署接過對中央重大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審計的任務,通過審計將政策落實情況、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呈國務院。

  甚至會到施工現場進行“明察暗訪”

  應國務院要求,從去年8月以來,全國審計機關跟蹤審計地方、國務院相關部門對穩增長等政策的落實情況,每季度形成審計報告直呈國務院。

  怎樣對“重大政策跟蹤審計”?審計署一位工作人員解釋,簡單來説,就是要回答國務院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怎麼樣,哪些沒有落實到位,為什麼沒有落實到位,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哪個部門或地方的責任,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督促整改。

  據了解,這輪跟蹤審計由審計署統一組織實施,審計署18個地方特派辦和20個派出審計局全部出動,各級地方審計機關也同期進行。有關重大建設項目的推進,財政資金的統籌使用,重大政策的落實,簡政放權,以及促進防範經濟領域風險隱患都在此次審計之列。

  “政令走出中南海後,是部委制定具體政策,這類審計主要看部委有沒有及時採取相關措施,相應制度有沒有配套。”一位曾參加跟蹤審計的工作人員説,對重大項目、資金保障等情況,則會通過查賬、跟進項目進展,甚至到施工現場進行明察暗訪。

  “每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都要從政令走出中南海,跟蹤到‘最後一公里’。”該工作人員介紹,比如審計減輕企業稅負情況,派出審計局要了解有沒有按國務院要求出臺減輕企業稅負的政策,地方特派辦則負責了解各地執行情況;另外,在評估減輕企業稅負效果時,審計人員甚至會不打招呼地走進企業、行業協會了解第一手資訊。

  與國務院派出的督查組緊密互動

  據了解,要求審計部門擔任政策落實的“督查員”,同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落地難直接相關。李克強總理曾在多場合批評“政令不出中南海”、遭遇“中梗阻”、“最後一公里”未打通。

  除審計外,去年以來,國務院還先後派出督查組,由部級領導率隊,赴國務院部門和地方實地督查。此外,對簡政放權的進度,國務院還引入社會力量,請智庫和研究機構開展“第三方評估”。

  曾參加簡政放權第三方評估的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告訴南都,國務院督查組由部級領導帶隊,通過座談和實地督查,將國務院的壓力直接傳遞到省一級決策層,震懾力更強。而引入社會力量的第三方評估,則側重從專家學者視角,客觀反映問題。

  他認為,審計署的跟蹤審計更為專業細緻,“政策落實離不開資金保障,審計就可以發揮特長,通過持續性跟蹤,看資金有沒有按時撥付,是否按規定用途和規定進度使用。”王滿傳説。

  南都記者了解到,審計署的跟蹤審計與國務院督查組也一直保持緊密互動。在跟蹤審計報告中列出的“問題清單”,往往會被國務院督查組作為督查線索,帶往實地查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