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托底”中國城鎮就業 就業結構同步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4-29 08:15: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斌
增速雖緩體量巨大 就業結構同步升級
經濟增長“托底”中國城鎮就業(市場觀察)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就業情況的數據,統計顯示,1—3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一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同比和環比均呈小幅下降態勢。分析人士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實屬不易,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7%的增速也屬中高速,而且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對城鎮就業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
1/4時間完成1/3目標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這意味著在全年1/4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完成了整年就業目標的近1/3。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介紹,為做好就業工作,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不過,從新增就業本身的增長態勢來看,一季度新增就業與去年同比減少了20萬人,這讓今年的就業市場呈現輕微的“供需雙降”情況。在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司長叢亮看來,雖然整體就業形勢平穩,但還有一些行業性、局部性的問題仍然存在。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勞動人口供給下降、當前經濟形勢以及經濟結構變化是造成“供需雙降”的原因。“從供給看,我國勞動力更替水準早已呈下降趨勢,其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將日益明顯;從需求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速換擋’也影響了一些傳統産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魏後凱説。
新興行業廣招人才
經濟增長動力的切換,必然伴隨著就業需求的轉型。此前有關部門在廣東的調研中就發現,雖然去年當地一些企業進行了規模不小的裁員,但裁掉的員工在一兩個月內就被一些新興行業“招致麾下”。
專家表示,這一“此消彼長”用工現象的背後,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所取得的明顯成效。稍早前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新登記註冊企業數增長38.4%,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4%,而快遞業務量預計增長也將超過46%……
“不難看出,隨著資本投入的加大和技術、機器設備的換代升級,很多傳統製造業通過‘機器替代人’的方式降低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電商、遊戲等在網際網路浪潮之下趁勢崛起的新産業以及一些自主創業衍生出的新業態卻對就業展現出了相當大的吸納力。”魏後凱分析,儘管這“一升一降”對當前勞動力總需求的影響還不夠清晰,但就業結構上的演變趨勢卻已經明朗。
僅以陜西為例,今年一季度,陜西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分別吸納的就業人員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73.24%和41.64%,其中,製造、教育、衛生以及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等服務行業吸納就業人員甚至實現200%以上的超高增速。
五項措施促進就業
“微觀而言,有工作就意味著有收入,因此就業關乎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從宏觀上講,維持一個較低的失業率也有利於社會穩定,可以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魏後凱表示。
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如何繼續確保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乃至進一步轉好呢?4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就保障就業進行了研究,會議確定了五項保就業的具體措施:一是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範圍由失業一年以上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同時擴展稅收減免政策;二是放寬新註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註冊等改革;三是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並將最高額統一上調為10萬元,同時加大財政貼息;四是支援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的3年內可保留人事關係;五是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長期來看,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趨勢會持續,政府在通過多種手段拓寬就業渠道的同時,也應加強對不同部門勞動生産率差異的關注。”魏後凱建議。(記者 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