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一帶一路建設基建先行 或開啟新一輪投資浪潮

  • 發佈時間:2015-03-30 07:14: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敏 李雁爭  責任編輯:張少雷

  從“一帶一路”發展路徑來看,節點城市是關鍵,經濟開發區和港口建設是重點。

  陸上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因此,文件提到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因此,文件重點提到,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15個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一帶一路”藍圖終於出來了,中國經濟對外發展新路徑也明晰了。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28日聯合發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劃定了中國經濟對外發展的五條國際大通道,圈定了沿線18個省份,並將新疆、福建分別設定為陸海“兩翼”核心區。

  千年絲路“重生” 五條國際優化線路出爐

  西元前139年,西漢使者張騫的馬隊從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來到中亞、西亞,從此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瓷器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

  2000多年後的今天,“絲綢之路”的升級版“一帶一路”出爐,千年絲路也演變成五條國際大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有三條國際大通道: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條國際大通道: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在這個時間點提出‘一帶一路’藍圖正當其時,即契合了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又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增長的途徑。”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副研究員沈銘輝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説。

  “一帶一路”覆蓋全球超過64%的人口,30%的GDP。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就列舉了幾個“搶眼”的數據: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

  基建、貿易、金融成政策“點睛”

  “一帶一路”如何建設?《願景與行動》給出的回答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為重點。

  對於經濟發展,前人早就總結了一個好經驗,“要想富,先修路”。因此,文件強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內容包括,交通建設方面,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能源方面,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通信方面,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準,暢通資訊絲綢之路。

  長期從事亞太地區經濟和貿易研究的沈銘輝在點評“一帶一路”合作重點時提出,貿易便利化是政策亮點,有助於開拓中亞、西亞這片新天地。

  “據我們調研,經營性成本佔據全部貿易的5%的份額,如果能減少這部分成本對貿易的推動可想而知。推動貿易便利化的意義不亞於和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建立自貿區。”沈銘輝説。

  此外,在金融政策上,文件提出,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等諸多政策。

  這其中,亞投行的籌建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業內人士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將重構全球金融版圖,打破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IMF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對國際金融版圖的壟斷。

  圈定沿線18省 新疆、福建分為“兩翼”核心區

  “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注重各地的開放態勢,文件最終圈定了重點涉及的18個省份,輻射全國,並明確各自定位及對外合作重點方向。

  這些省份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6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雲南、西藏等西南3省區,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沿海5省市,內陸地區則是重慶。

  其中,文件明確將新疆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將福建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從“一帶一路”發展路徑來看,節點城市是關鍵,經濟開發區和港口建設是重點。

  陸上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因此,文件提到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因此,文件重點提到,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15個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基建先行 或開啟地方新一輪投資浪潮

  就發展階段來言,基建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的先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分析稱,包括交通、能源、資訊在內的基建設施建設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第一個階段。

  在當前投資低迷,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基建先行或開啟地方新一輪投資浪潮。

  這一點從各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計劃中可窺端倪。

  據民生宏觀研究團隊數據,各地方“一帶一路”擬建、在建基礎設施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機場等項目建設資金佔比將近7成,預計今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4000億元左右。

  事實上,除了省級層面的投資計劃,重要節點城市也在積極佈局“一帶一路”項目,且投資熱度也不低。

  今年3月初,西安市發佈了《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規劃》和《西安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發展規劃》,並啟動了第一批60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1155億元,其中,有12個項目總投資在30億元以上,有4個項目總投資在100億元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