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如何熬過2015? 全面深化改革才是突破口

  • 發佈時間:2015-02-22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讓國人引以為豪的“Made in china”曾帶領中國走在世界前沿,中國製造一度曾是中國經濟發展引擎巨擘。而如今,一方面,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發力,搶奪中國成本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原本在華生産的外資高端製造業回流發達國家,投資優勢正在消失,“前後夾擊”成為了當前中國製造的無奈現狀。對此,有業內人士甚至表示,“中國製造業熬過了2008 ,卻熬不過2015?”

  中國製造業構造性改革顯現

  春節前夕,知名鐘錶企業西鐵城在華生産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宣佈清算解散,千余名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限期離廠。公司表示這是總部“構造改革”的全球戰略收縮性調整的需要,“終止解散”行為已向相關政府部門報備並得到批復。

  同樣在2015年2月,微軟計劃春節前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該工廠近期正加快速將生産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同時,位於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據傳聞,此次諾基亞東莞和北京工廠裁員共計9000人。

  事實上,製造業的倒閉潮早已開始。據了解,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佈倒閉,隨後聯建的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相繼倒閉,三家公司累計員工人數近萬人。此外,幾乎是同時期,位於蘇州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也宣佈關門停産。1月,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老闆欠債1.35億元跑路,400員工失業。從事雜牌手機製造的東莞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董事長高民自殺。

  業內人士估計,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産。此外,被稱為製造業之都,以生産製造眼鏡、鞋子、打火機聞名世界的溫州,目前正在經歷著製造産業空心化,鞋子、打火機等引以為傲的産業正在逐漸失去光環。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製作業拖累中國經濟指標滑入警惕區域

  數據顯示,中國今年1月份的製造業PMI為49.7,與去年12月份的49.6相比幾乎持平。截至1月份的三個月平均值為49.8,與截至2014年10月份的三個月平均值50.6以及截至2014年1月份的50.3相比均降幅明顯。

  此外,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進口和出口增速均遜於預期。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為1.23萬億元,同比下降3.2%。進口為0.86萬億元,同比下降19.7%。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進出口雙雙下跌,且進口跌幅更大,不是國際訂單減少可以解釋的,只能説,中國經濟進入了值得警惕的時期。而製造業倒閉潮與PMI指數低迷,更是佐證。

  2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PPI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媒體表示,從目前的數據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不過,2012年下半年以來PPI持續下降,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憑藉成本低廉等優勢,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資中國製造業,人口紅利也曾一度支撐了中國經濟發展。但目前,種種數據表明,“倒閉潮”需要重視,中國經濟進入了值得警惕的時期。

  對此,有業內人士悲觀預測,更密集更大規模的製造業倒閉潮很可能會在2015年1月至2月中旬爆發。因為在春節前夕,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

  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製造企業發展新特徵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日前撰文指出,市場是在不斷的供給與需求的迴圈中發展,對製造業也是如此。從供給角度來講,支撐製造業發展的是勞動、資本和全要素生産率;從需求角度來講,支撐製造業發展的是投資、消費和凈出口拉動。現在製造業出現危機,很大情況就是供給與需求發生了變化。

  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中國製造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我們的機床佔到世界的産量38%,但是我們高檔的數控機床基本得靠進口。我們鋼鐵産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碼頭上高噸位起重機的鋼絲繩得進口。我們的鋁産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飛機上用的鋁我們得進口。我們給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這麼大的出口服裝基本上都是貼牌。 ”

  對此,有專家表示,事實上中國製造産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産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不説,産品技術還跟不上市場發展。國內外有很多的現象表明,製造業企業不肯花資本去轉型升級,就得面對倒閉的惡夢。

  壓力雖大,但是並不是沒有出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在新常態的經濟態勢下,創新才是經濟結構改革的動力。據IDC去年預測,製造業網際網路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産、物流、銷售、售後等價值鏈環節,2015年,製造業網際網路化趨勢將進一步向産品延伸。此外,工業4.0將成為傳統製造企業打造智慧工廠的標桿,製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製造企業發展新特徵。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志龍此前撰文表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是揮之不去的。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實體經濟在體制機制層面與市場經濟不匹配的障礙,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定基礎,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才能重振中國製造業的雄風。如果處之失當,中國製造業可能面臨的空心化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