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企薪酬改革核心被觸及 約200多人將受影響

  • 發佈時間:2014-12-30 07:03: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今天就是歷史,我們見證著歷史,我們是歷史的一部分。”《一步之遙》近期上映,很多人直呼沒看懂,不過這句臺詞還是很貼切的。

  經濟領域的改革在今年可以説是歷史性的。能源領域一些政策的放開、中石化領跑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高管薪酬改革敲定、反壟斷頻頻出擊等等,這些改革破局動作的醞釀有的持續數年,有時候看上去離落地就只有一步之遙。而在今年這一步之遙被跨越突破了。

  破局

  1

  能源改革

  大幕剛拉開

  有一些改革所帶來的變化是立竿見影的,比如去年開始施行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使得國內油價從以前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一調縮短到10天一調,跟國際油價漲跌基本同步,發改委調整油價再也不用“半夜雞叫”了。但是另外一些改革的紅利可能需要慢慢顯現,這些改革的影響也有可能更加深遠。在今年的能源領域尤其是最重要的石油領域,無論是公司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有一些見微知著的改革破局之舉。

  今年2月份中石化公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引入外部資金超過1000億元;同樣是在2月份,國家能源局發文要求油氣管網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5月份中石油宣佈轉讓東部管道資産,價值800億元;8月份國家原油進口權放開,廣匯能源成為第一家獲此資質的民營企業;11月份中國首次公佈了戰略石油儲備數據,不再對外藏著掖著;12月份上海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正式獲批,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的中國將要參與到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權的爭奪當中去。這麼多改革破局的動作,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相互作用,使得我們國家的石油市場更加公平和透明,也肯定將惠及廣大消費者。

  除了石油之外,電力領域的改革在今年臨近年底的時候也開始胎動。有人説電力是整個能源領域裏最錯綜複雜的一塊,利益盤根錯節,沉疴積弊很嚴重。也正是因為如此,肇始於12年前的電力改革一直停滯不前。今年6月份,最高層明確要求要在年底之前拿出新的電改方案。最新的消息是新的電改方案將向著電網、電價進一步放開的方向走。當然也有外界擔心電老大的改革誠意不如油老大。但是無論石油領域改革的艱難起步還是電力領域改革的重新出發,在今年都邁出了頗具勇氣的第一步,也拉開了整個能源領域改革破局的大幕。

  破局

  2

  央企薪酬改革

  核心被觸及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嚷嚷了幾年之後,中央企業高管們動輒百萬的“天價薪酬”拐點乍現。今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也將從2015年正式實行。央企薪酬改革問題終於攤上臺面並且到了認真落實階段。

  實際上,中央企業高管薪酬改革問題從動議到靴子落地,這一進程花去了太多時間。早在十年前國資委就印發《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但未涉及到央企負責人與職工的薪酬差距,2009年人保部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也主要是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基本年薪與上年度中央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聯繫。雖然有一系列規定出臺,但央企執行並不到位,央企高管“看不見的收入”仍持久成為社會質疑的焦點。

  而此次最新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開始觸及政企分開這個根本,關注于高管職工收入間的差距,改革也沒有回避最為核心的隱性收入問題,從中可以看出改革的決心和力度。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一同獲得通過的《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值得期待,按照規定,在新規實施後,央企高管公積金、醫療保險繳納都將更規範。具體到培訓方面,以後企業負責人在獲取在職學位、參加MBA(工商管理碩士)、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等課程而産生的費用,都開始要由個人承擔。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企高管的薪酬也開始與管理、經營成績直接掛鉤,央企、國企高管不再擁有傳統“鐵飯碗”,“盈虧”問題終究要受到市場考驗。按照計劃,除了央企負責人薪酬調整外,國家也將建立薪酬資訊公開制度,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水準、福利性收入等薪酬資訊需向社會公開。這樣看來,在央企薪酬改革開始落地之後,切入國企改革、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路徑上也將順暢一點兒了吧。

  破局

  3

  反壟斷執法

  愈發常態化

  從最初幾年的鮮有動作,到如今的“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我國反壟斷執法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反壟斷執法也開始常態化。今年9月發佈的我國反壟斷執法清單顯示,自2008年8月我國《反壟斷法》頒布實施以來,商務部共立案945件,國家發改委查處企業及行業協會組織共計335家,國家工商總局立案3件,授權省級工商局立案36件,一共39件。

  2014年似乎成為了中國“全方位反壟斷元年”,從知名企業到跨國公司,從汽車零部件到整車銷售,在治理市場秩序上,反壟斷執法打出密集組合拳,反壟斷執法也從製造業發展到科技行業。

  今年2月,發改委證實美國高通公司因涉嫌在華實施價格壟斷遭查;6月商務部正對中國汽車行業潛在的壟斷行為進行審查;而7月末,反壟斷執法的大火燒到微軟……

  也正是因為中國反壟斷執法的確實踐起步較晚,時至2013年發改委才對三星、LG等6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産企業開出3.53億價格壟斷罰單,成為中國首次制裁境外企業的價格壟斷,這也造成如今外企在面對反壟斷大棒時出現“心理上不適應”,甚至拋出反壟斷案主要針對外企這一觀點。

  但在實際的反壟斷執法上,中外並沒有差別,此前茅臺、五糧液也曾因限價令被罰4.49億,而反壟斷調查所涉及到的企業,外國企業比例僅達10%。隨著駕馭市場經濟能力不斷提高,我國也早已從“內外資差別化對待”模式,進入“不分內外不問出身、依法嚴格監管並保障合法權益”的新階段,反壟斷調查也更加關注民生領域。就像李克強總理説的那樣,反壟斷也是為了讓市場更加公平,加大中國的開放力度,讓更多的外資、外國産品願意和敢於進入中國。

  破局

  4

  通航産業

  飛機“理想國”

  安靜隱秘的住宅區內,一架架私人飛機整齊地停在房屋門前。屋前的飛機跑道寬敞整齊,公路使飛機能夠直接從機場開到居民的住處。美國佛羅裏達州的斯普魯斯溪航空小鎮今年著實在國內火了一把,這個家家有私人飛機的小鎮讓國內的土豪們覺得,只是有幾輛豪車的生活還是弱爆了。

  從去年開始,通用航空領域就開始了私人飛機理想國的“造夢計劃”。先是放寬私人飛機駕照的考試資格,再是把通航飛行的審批權由軍方劃歸到民航部門,簡化了飛行前的審查程式。

  今年11月,頗受市場期待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目前正在瀋陽、廣州飛行管制區兩大區,以及海南島、長春、廣州、唐山、西安、青島、杭州、寧波、昆明、重慶10小區進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民航部門的態度是,力爭2015年將該項改革在全國推開。

  政策的強心針讓人們聞到了通航市場的新鮮味道。資本的邏輯是,不管現在賺不賺錢,先搶位。理想與現實往往一步之遙。今年以來,通航産業不得不面臨的一種尷尬就是,還沒等到市場開放就先過熱了。根據2012年對全國有規模的94家通航企業的統計,94家企業中只有40家實現盈利。此外,我國可供通航飛機起降的機場嚴重短缺;通航飛機起降的審批流程還是過於複雜……

  做通航産業的人其實都有一個不遠不近的夢想。拿北京來説,如果三環以外的所有非管制區域內,每個大酒店、高端寫字樓、醫院等建築物上都能開闢出停機坪並設有站點,直升機等通航飛機起降程式不再這麼複雜,那麼在北京這樣擁堵的城市中間,我們就能像打計程車一樣打“飛的”了。

  理想還是要有的,可能不遠的將來就真的實現了。

  人物

  傅成玉穿衝鋒衣的老頭

  去年11月青島輸油管道發生爆燃事故,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趕到現場參與救援工作,穿著一身藍黑色衝鋒衣,還在事故現場摔了一跤。不過這一跤沒有絆倒傅成玉,而穿著衝鋒衣的形象卻是其在今年推動中石化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個側面寫照——衝鋒在前。中石化這家年營收2.8萬億元的龐然大物,在今年一年的時間裏,更準確的説是用了9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混合所有制的第一階段——從2月份宣佈到9月份引入超過1000億元的外部資金。

  當然接下來傅成玉在中石化混改當中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人們擔心的是他已經到了到點退休的年齡。傅成玉生於1951年,現年63歲,在央企領導人中已經屬於超期服役。因為按照慣例,央企一把手副部級幹部最晚63歲退休,部級幹部65歲退休,而三桶油都是副部級單位。不過傅成玉説中央已經明確讓他留任。這也被外界解讀為高層肯定了傅成玉所主持的中石化改革,讓其留任是為了保證公司改革能夠繼續向前推進。業內流傳的一個説法是,傅成玉曾經直接上書最高層,陳述中石化改革問題,而最高層在批示當中對傅成玉的繼續留任給出了肯定的表態。而按照傅成玉此前向外界透露的規劃,在引資完成之後中石化將推動專業化子公司上市,使得公司治理更加規範,業務層面則要提升非油業務比重。在今年跨出混改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之後,明年中石化的後續改革動作令人期待。

  央企高薪高管該來的遲早會來

  2015年即將來臨,在銀行、保險、鐵路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72家央企首批實施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也終於要正式開始,這個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中最難啃的骨頭之一,終於要被攻下。

  此次薪酬改革涉及人員約為200多人。雖然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原文日前已下發到各中央企業,但由於企業情況不同,還需要結合整體要求和各企業實際情況,出臺對應每個企業的實施細則,所以每家企業涉事高管最終的情況並不好説。但可以確定的是,並不是所有央企負責人都要降薪,而是要根據負責人與基層員工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調整。

  在某央企擔任副總的周先生也是薪酬改革中受限的高管之一,與其他中央企業高管相比,年薪70多萬的他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周先生在這次薪酬改革上的態度相對比較淡定,按照他的説法,限薪的説法也提了好幾年,“該來的遲早要來”。並且若按“央企主要負責人薪酬水準將不超過央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7到8倍”計算,周先生在方案實施限薪前後差距並不會特別大。在他看來,此輪薪酬改革還是強調了差異化,重點是對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壟斷性企業以及金融類高管才是此次重點被薪酬的對象。

  也有高管表示,自己一年到手薪酬40余萬,這個數字相較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來説其實就不多。在他看來,相較于薪酬調整,央企和央企負責人中存在的隱性福利才是更大的問題,“雖然不少央企根據董事會決議和規章制度來簽批一切支出,但不少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經理都還是有簽字的權力”。

  説到底,不管是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還是對履職待遇做出更多規定,都是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通過制度對權力進行明確的界定,實現集中的權力分散化、隱蔽的權力公開化。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在改革文件已經出臺後,改革的落實更令人期待。

  ■樣本

  中石化

  加油站絕非只加油

  想像一下,未來你開車去離家最近的中石化加油站,可能是去自提一台海爾的家電産品,順便加個油,而在加油站裏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大螢幕上登錄1號店隨手選些零食,然後讓順豐送到你家裏,再或者也可以看看一些保險、基金等金融産品,當然這一切還可以用微信來支付。這就是中石化想要擴展的非油品業務,他們想把遍佈全國的兩萬多家加油站變成一個個生活服務終端,而不僅僅是一個加油的地方。

  在今年的中國經濟界最受關注的公司除了阿里巴巴,就是中石化了。當然今年中石化頻頻上頭條不再是像前幾年一樣憑藉高管公款喝茅臺、千萬元大吊燈之類的新聞,而是貫穿今年一整年的重組引資改革。2月份中石化公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要拿出最賺錢的加油站業務進行對外引資;4月份完成了加油站業務(銷售公司)的重組;6月份拿出了改革的時間表;7月份公佈了改革引資的具體步驟和規則;9月份包括中國人壽華夏基金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騰訊、復星、海爾、新奧能源等在內的25家各個行業的巨頭,共計斥資超過1000億元入股中石化銷售公司。在這一年中除了資本層面外,在業務層面中石化也召集了順豐、1號店、大潤發超市等一眾小夥伴,給市場描繪出足夠的想像空間。

  但是看上去很美是遠遠不夠的。中石化的改革不能一混了之,那樣就會淪為外界所擔心的變相圈錢而已。作為中國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中石化不缺錢,缺的是更有效率的運營、更規範更透明的公司治理、更有活力的機制。作為本輪深化改革的排頭兵,中石化需要承擔標桿的責任,做得好可能就會推動更大範圍內國有企業的新一輪改革,反之則有可能拖累改革的步伐甚至加大改革的阻力。所以説雖然中石化在今年用很快的速度就完成了引資混改,但是改革對這家之前飽受詬病的壟斷行業能源巨頭來説是一項長期的繁重工作,如履薄冰、任重道遠。

  ■樣本

  微軟

  大品牌遭遇大問題

  雖然這一年微軟在中國推出小娜、小冰、Xboxone,甚至還停止對XP服務的支援,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外企微軟在入華二十多年後首次遭遇反壟斷調查。7月28日的下午,在安徽出差的微軟員工王明(化名)甚至還接到老家父親的電話,問他網上都在説的“國家工商總局突訪微軟北京、上海等四地分公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企業有大企業難以擺脫的煩惱。在微軟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主導市場的科技巨頭、Windows系統在全球佔據了市場首要地位時,微軟也在日本、南韓、歐盟,甚至總部美國被指控涉嫌壟斷,官司一打就是好多年。單和歐盟的過招就累計需交出22億歐元罰款,而1998年微軟在美國“Windows搭售IE瀏覽器”的那場反壟斷官司甚至差點兒讓微軟招致一拆為二的結局,當時連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等人都出庭作證。從大的環境上看,微軟在華遭遇反壟斷調查也終究是遲早的事兒。

  按照工商局的説法,微軟被反壟斷調查是緣于企業舉報,主要因為Windows和office軟體相關資訊公開不完全,並且在發售播放器和瀏覽器上存在問題。實際上,在過去的許多年,微軟一直與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比爾·蓋茨時代,胡錦濤首次美國之行時甚至還參觀了微軟總部並在比爾·蓋茨家享用晚宴,這在當時也被視為微軟在中國的重大勝利。但近些年,隨著微軟的經銷商重新用打擊盜版的方式進行行銷,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對微軟進行投訴和告狀;加上微軟一直被質疑在軟體産品上留有後門,微軟美國可以讀取客戶的數據,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用戶的數據,微軟與中國業界的關係一點點開始變差。

  隨著經濟發展和制度完善,反壟斷調查中積累的經驗、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中國也不再是壟斷行為的“法律洼地”。從7月到9月,工商總局一連五次對外披露微軟反壟斷案有關調查資訊,在微軟案上,做法也十分謹慎。事到如今,擺在微軟面前的似乎也只剩兩種結局,要麼最終調查證實壟斷被鉅額罰款;要麼像IDC那樣,積極配合,做出承諾,以求中止調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