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方案呼之欲出 三方向佈局土地改革主題
- 發佈時間:2014-11-19 07:2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斌
繼9月29日定調土改方向後,目前由國土資源部等部委牽頭落實的土改總體方案已成形提交審議,預計在12月“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推出,最快在2015年初安排試點,江浙可能會成為土改試點“探路者”。分析人士指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農地入市有望成為此次改革的重點,預計A股市場土地流轉主題將反覆活躍。投資者可以從以種植、農機和養殖三個方向來把握土地流轉主題投資的主線。
土改方案呼之欲出
據媒體報道,由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參與制定的土地改革總體方案已成形並提交審議,預計在12月“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推出,並在2015年初安排試點。此次土改以發展現代農業、保障農民利益為基本目標,以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經營權流轉為基本思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農地入市”將成為此次改革重點。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主要涉及建設用地總量控制、低效用地開發、産業用地結構調整等,在産業用地中,國家扶持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業、文化産業、旅遊業、設施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用地等將獲得政策支援。在農地入市方面,涉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入市兩方面,由於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確權工作已接近完成,因此未來政策突破的重點將體現在徵地制度改革上,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徵地程式或將縮減。
此次農地入市方面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會參照浙江、江蘇等地此前的試點經驗,加之江浙地區經濟水準相對發達、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完成較早,承擔了多項土地改革領域的試點工作,這些區域有可能繼續成為未來新土改試點的“探路者”。
平安證券指出,城市工業和其他建設用地的集約化利用將是土地改革第一階段的重要突破口。這包括以往一些廢棄的工業園區用地,這部分土地的土地用途存在調整和改善的可能。在國有土地招拍挂制度下,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供應不足,價格居高不下,而工業用地和其他用地地價較低,且供應量大,土地利用粗放,未來具有較大的集約化利用的價值。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的流轉機制的拓展將是土地改革另一個突破口。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確權工作推進速度相對較快,以往中國已有的土地流轉中,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向城市建設用地的流轉方式都是存在的。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完成以後,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將給予農民更多的補償,並可以運用股份佔有等方式來運作,增加農民來自土地的收入。
三方向佈局土改紅利
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將對我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産生深刻的影響,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將主要為農業發展帶來土地變革機遇,預計A股市場土地流轉主題可能會反覆出現。投資者可以從以種植、農機和養殖業三個方向來把握土地流轉主題投資的主線。
首先,土地改革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對於農産品(行情,問診)下游産業鏈來説,將面對更加穩定的市場環境。土地流轉助推適度規模經營,利好種植板塊。我國農村每戶經營只有0.45公頃,不僅大大小于美洲、澳洲、歐洲的經營規模,也小于日本、南韓。土地分散經營,不僅影響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用企業方式管理農業,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實行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控制、統一協調,保證農産品統一標準、統一品質,提高土地的産出率和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在國有、集體一體化的農業用地使用權市場建立後,大型規模化種植企業農地擴張的範圍更加廣泛,特別對於裝備先進、規模化程度高的國有種植企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土地流轉來源。
其次,農機板塊將是新一輪“土改”最大受益者之一。下游需求的極度分散是限制中國農機行業進一步升級發展的最大瓶頸。近年來,隨著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在農機消費中佔比的提高,農機行業已經顯現出高端化、大型化的趨勢。往前看,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組織整合土地的政策將進一步放大農機的總體消費能力,而逐漸提高的客戶集中度也將加速農機廠商的資源整合,農機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農機行業和優勢農機廠商有望成為新一輪土地流轉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在A股市場上,目前,農機板塊的估值較低,農機行業的整體估值水準有望隨著政策紅利的兌現不斷處於上升通道。從中長期看,農機行業的投資機會主要存在於兩大方向:一是佈局成長性子行業,如玉米收穫機、水稻種植機等。二是把握上市公司的外延式擴張、延伸産業鏈的平臺型價值。
最後,養殖企業受益於農村土地流轉和居民加速轉移。畜牧養殖企業也是土地依賴型的行業,發展規模化養殖對土地的需求較為強烈。養殖用地在農業用地的分類中是“其他農用地”,絕大部分位於農村集體土地裏面,農村集體土地加快流轉有利於養殖企業獲得發展用地。從土地制度改革有利於農村人口轉移的角度看,可以發現,農村人口數量減少後,農民的副業——畜禽散養量將減少。以生豬養殖為例,散養戶在不斷退出,為規模化養殖企業留出更大的市場空間。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在1990年以前主要以散養模式為主,年出欄生豬佔比達到90%。近年來,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上升,到2010年末已經接近65%。在畜牧養殖這一領域的大型養殖企業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