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APEC呼籲金融監管協同適度

  • 發佈時間:2014-11-11 14:55: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莫 趙婧 廖冰清  責任編輯:張明江

  資金流動更複雜 金融系統脆弱性仍存

  愈加複雜的國際資本流動格局對各國的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10日舉行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把握全球金融走向:穩定國際金融秩序、恢復融資市場信心”的峰會討論引發了與會人士的共鳴。

  參加討論的各位發言人表示,儘管危機之後全球金融監管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但是全球金融系統脆弱性仍存,監管需要更加透明、適度,以及加強協同和互聯互通。

  當前,全球金融系統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給金融監管帶來挑戰。紐西蘭總理約翰·基表示,資金不分國界可以到處流動,且更加頻繁,如果太自由將導致泡沫的産生,出現一些不穩定的現象。另外,全世界很多金融機構用很多方式使用杠桿,這可能也會産生脆弱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聯儲已經宣佈10月結束資産購買計劃,這意味著美聯儲長達六年的經濟刺激計劃終告結束,開啟回歸正常化的大幕。而歐洲和日本仍在用不同形式的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全球各國的貨幣政策並不同步,資本流動更加複雜,各國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在金融監管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是從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考慮所作出的決定。美國經濟逐步恢復,在此時退出量化寬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歐洲經濟的復蘇不太樂觀,日本經濟在過去10年中也一直沒有太大起色。安倍上臺之後雖然有短暫的好轉,但很快經濟又陷入停滯狀態。所以歐洲和日本都在用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這也是根據其自身國家或區域的現實情況作出的選擇。對於中國而言,總體來看,貨幣發行量已經很大,並沒有太多可以量化寬鬆的空間,而且量化寬鬆很容易引起資産泡沫,對處理房地産的風險會帶來負面影響。”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東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自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金融監管的力度,並加快了金融監管改革的步伐。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從多方面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範、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該法案也被譽為“大蕭條”以來最全面、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同年,歐盟通過泛歐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就在11月4日,歐元區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正式啟動,歐央行將全面承擔歐元區銀行業的監管職能,並力圖統一歐元區所有成員國的監管標準。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監管趨嚴是全球的趨勢,主要是抑制過度投資帶來的風險,所以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所謂“二代監管”的説法。對保險來説是“償二代”“保二代”,對銀行來説是“巴塞爾協議”,這些問題的核心都是降低杠桿率。

  在金融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適度、透明的監管成為各方共識。“過去25年,發生過多次金融危機,不管是在美洲地區還是其他地區,我們也因此得到很多教訓。我們必須對宏觀環境進行糾正,必須進行監管。管理風險就是監管。” 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路易斯·莫雷諾直言,“正如紐西蘭總理所言,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監管,而是更明智的監管。”

  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杜嘉祺表示,危機之前,很多政治家講到金融體系,都説帶來很多財富,危機之後,發現這個金融體系還是有些問題的。目前的監管是不可持續的,需要對金融體系進行重新改革。

  約翰·基表示,“我們在規則的多少、鬆緊程度上都需要深思熟慮。我自己的觀點是,應該制訂適度的規則。”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監管的透明度應該進一步提升。金融畢竟是經濟的晴雨錶,金融監管透明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穩健意義重大。此次APEC會議的議題中,不論是自貿區建設,還是互聯互通,在金融的支援上應該都有統一的標準,以實現一致性和協調性。

  針對中國的金融監管,李東生指出,影子銀行的存在是因為我國目前的金融機構和服務方式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其實我們應該開正道,使得金融服務和産品更加完善,這樣影子銀行自然就少了。靠行政管理很難管得住。”他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