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周歲:由試點到複製推廣

  • 發佈時間:2014-09-29 08:55: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柏可林 攝

  

  柏可林 攝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一週歲生日,作為中國新一輪深水區改革的“試驗田”,自貿區為新一輪改革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交上“週年答卷”的自貿區,能否順利通過社會各界的評估?

  9月26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了“官方版”上海自貿區一週年經驗總結。然而,除了政府給自己“打分”,《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採訪多方企業、金融機構、學者,分析出“民間版”一週年總結,不僅總結成果、經驗,也提出建議。

  經過一年的改革實踐,自貿試驗區推進四大制度創新,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平穩運作,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基本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基本形成。在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金融改革:

  四方面成果顯著

  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有哪些主要經驗?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9月在參加中國銀行家(陸家嘴高峰論壇時指出,自去年9月底掛牌以來,上海自貿區在制度建設、業務創新、市場平臺搭建以及金融機構集聚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具體表現在四大方面:

  首先是基本形成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制度體系,“一行三會”發佈了51項金融支援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措施。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等陸續出臺一系列實施細則,特別是5月23日,人民銀行發佈的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及風險審慎管理細則,為自貿區開展金融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其次是積極推進自貿區面向國際市場的金融平臺建設。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區內設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于9月18日在上海自貿區正式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自貿區設立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臺。

  第三是探索推出一系列有特色的金融創新案例成果,涉及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創新、自貿區企業融資創新、支付結算創新、企業資金管理創新、對外直接投資創新等方面。

  第四是聚集一批金融和類金融機構,中外資商業銀行紛紛在區內設立分支機構,到目前為止,在自貿區內設立、由“一行三會”頒發牌照的金融機構共87家。

  而這四個方面中,“一行三會”發佈的51項金融支援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國際交易所的設立,都已是中國改革多年籌備後“水到渠成”的自然結果,而第三個方面的一系列有特色金融創新案例成果,是上海摸索的典型代表。記者調查了各界對這些金融改革的看法與期待,主要分為跨境金融便利化、新型金融業務培育兩方面。

  對於個人,個人投資海外政策雖然批復最早,但至今未有實行。2013年自貿區成立伊始,就被批准試點個人投資海外股市。目前,仍未有進一步細則公佈。《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早在2007年,天津濱海新區就獲得了個人投資海外股市的批復,但同樣至今未有下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2013年10月曾向記者預測,個人投資海外股市預計是自貿區實現資本項目開放的最後一步,而非第一步。

  對於機構投資者,美國伊略艾特資産管理公司總裁Mark Elliot告訴記者,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民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流動、被批准進入的行業、國際通行法律的引入。對於融資平臺的中間商,拍拍貸CEO張俊告訴記者:“我最期待的是結售匯放開、境外資本投資放開。”

  而對於實體企業,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説,根據該行的客戶調查,企業對自貿區內融資最關心的三個問題是:融資成本能否降低,融資手段是否創新,融資手續是否簡化。

  對於企業最關心的第一項,融資成本能否降低,目前主要進展在於,可以從境外借款。目前,境外借款利率遠低於境內利率水準,對於借款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來説,拓寬了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以上海銀行間30天期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為例,其價格約為香港的兩倍。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總經理邊傑對記者説:“今年我們在做一個二手船買賣的投資時,在香港的貸款利率不超過3%。如果是在內地貸款,外幣的利率可能不低於4%,人民幣貸款利率則是5.6%。”邊傑表示,自貿區推動金融改革,對企業降低資金成本、提高競爭力將會是直接的幫助。現在在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從境外借入人民幣資金,而以往需要扣減相應的外債額度,中資企業申請外債額度需要以個案報批。可借用的額度是實繳資本1倍或1.5倍的境外人民幣,用於區內生産經營及項目建設,也可以用於境外項目建設。

  根據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自貿區已發生人民幣境外借款45筆,共101億元。交通銀行等8家銀行與東方網電商公司等企業簽署了跨境人民幣收付及境外借款協議。交銀新加坡分行向交銀租賃子公司提供了7億元人民幣境外借款,降低融資成本數百萬元。交通銀行自貿區分行為香江匯發(上海)事業保理公司完成了人民幣外債的開戶和商業保理資金投放,也是上海地區首筆商業保理企業人民幣外債業務。

  不過,民營企業能否享受與國企同等的境外借款,仍是待解的問題。“就算沒有自貿區,國企一直都有辦法從境外獲得低廉的借款。所以,境外借款真正要放開的是原本無法從境外借款的企業,否則,有沒有自貿區,有什麼區別呢?”某自貿區智庫在走訪了多家民企之後,向記者感嘆。

  而對於金融機構、跨國公司最關心的資金自由流動,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和人民幣跨境雙向資金池的探索,為某些試點企業帶來了便利。

  首先實現的是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以往跨國公司境內外資金的劃撥和流動,必須提供用途證明,由金融管理部門逐筆審批。現在,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可以開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自主調配境內外資金,便利企業在境內外進行資金的雙向調撥,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其實,某些銀行早在自貿區支行設立之前,已經為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提供自動掃款服務、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等自貿區業務,例如德意志銀行向記者表示:“德意志銀行在自貿區支行開業前後,就已經為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提供自動掃款服務、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等自貿區業務。因為自201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和完善有關政策的通知》之後,很多在中國的外企已經開始通過公司內部跨境人民幣放款來實現現金利用最大化,因此德意志銀行推出了跨境企業集團內部賬戶之間的自動化人民幣現金掃款服務。通過該自動平臺,企業能夠設定目標餘額,並以此提升現金流動性管理的效率。”

  而下一步,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則進一步提高了自由度,這是雙向資金池的進一步便利化。自貿區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是在整合此前已試點的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境內外幣資金池和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基礎上,將三類賬戶合併為國內和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簡稱為“三合一賬戶”)。該試點允許跨國公司同時或單獨開立國內國際外匯資金賬戶,集中管理境內外成員企業外匯資金,開展資金集中收付匯、軋差凈額結算,賬戶內可以全部或部分共用外債和對外放款額度。

  通過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可以實現境內與境外成員單位外匯資金的雙向互通,降低財務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盤活境內外資金。具體來説,該試點允許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與境外劃轉自由,沒有額度控制。在規定的外債和對外放款額度內,國內國際賬戶內互聯互通,便利企業內部調劑資金餘缺。

  除了跨境資金自由流動,跨境支付結算也是一項重要創新。支付結算的創新首先來自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支付結算業務,其主要突破點在於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與銀行合作,可以為客戶提供人民幣,與境外電商開展支付結算業務。有利於客戶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成本,也有利於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

  例如,快錢支付公司已經與台灣關貿網達成戰略合作,簽署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支付業務協議,雙方進出口業務以人民幣結算,且全程以電子化方式完成整個跨境貿易全流程。

  支付結算創新的另一進展,是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務。被放開的是境內商業銀行,他們將被允許為企業提供境外市場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項下的結售匯業務。例如,中行上海市分行與上海江銅國際物流公司合作,辦理了自貿試驗區首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簽訂了以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為商品標的的3個月期限場外遠期合約,共計交易1000噸,約合40手。

  而對於新金融業務的培育,金融租賃公司目前雖然在全國金融業中尚不起眼,但需要特別注意,因為與股權投資一樣,金融租賃同樣是金融與産業、融資與貿易的緊密結合,因而存在嚴重的監管部門交叉。“我國金融機構性質的融資租賃公司的審批監督部門是銀監會,非金融機構的融資租賃公司的審批管理部門是商務部,然而融資租賃業務本身確實具有融資服務和貿易服務的兩種市場功能,監管部門的統一亟不可待。建議設立統一租賃管理機構,打破目前自貿區內,銀監會(金融機構)、商務部(內資試點融資租賃企業)以及外經貿部(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多頭管理模式。做到公平競爭,統一管理。”復旦大學全球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軍告訴記者。

  這是由於融資租賃的戰略不清晰所致。“目前,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尚處在初期階段,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清晰,對業務形式和內涵理解不夠,租賃企業資金規模小,業務單一的現狀需要突破。設備廠商等專業融資租賃公司發展緩慢,影響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因此,首先要明確我國發展融資租賃的方向,是發展專業租賃公司為實體企業提供購買設備的融資業務,所以應該著重發展的是租賃設備的融資租賃公司。”袁堂軍説。

  幸而,自貿區已經將金融租賃作為金融改革的三大方向的第三位。目前,金融租賃公司被允許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子公司,可以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和政策優勢,為其開展境外融資租賃業務和進行境外融資提供便利。目前,交銀金融租賃公司開展了自貿試驗區首單飛機和首單船舶租賃業務,並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的子公司已經批准籌建。

  根據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最新數據,截至7月底,依託海關推出的融資租賃制度,區內已累計引進455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公司(146家)和SPV項目子公司(309家),累計註冊資本超過368.57億元人民幣,租賃資産總額超過85億美元。融資租賃跨境資産交易平台啟動,重點開展融資租賃資産的物權、債權和股權交易,進一步帶動融資租賃上下游産業的拓展和延伸,已推出首批掛牌轉讓資産約50億元。

  從政府的角度,自貿區管委會認為,未來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搭建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管委會向記者介紹,“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在區內註冊成立;國際金融資産交易中心已獲證監會原則同意;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已在區內設立企業;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在試驗區內的新設項目已報上海市金融辦;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權交易中心等將在區內新設或增設交易場所。”

  但從市場的角度,由於目前金融創新案例的受惠者主要是少數商業銀行、國企,如何避免改革導致進一步不平等,是學者和商業機構擔憂的主要問題。“現在看起來,金融創新案例反而變成了某些本有特權企業的‘進一步特權’,業務只有他們能做,其他人都做不了。自貿區試驗,怎樣避免不平等鴻溝進一步擴大,讓原來沒特權的企業獲得平等機遇,才是改革的真正核心。”某長期觀察自貿區改革的學者向記者表示。

   外商直接投資:

  負面清單管理

  在外資對內直接投資上,自貿區制定發佈了中國首份負面清單。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去年編制發佈了2013年版負面清單,涉及國民經濟18個行業門類、1069個小類,列明瞭190項特別管理措施,開放度超過80%。2013年版負面清單為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談判負面清單內容提供了參考。

  在2013版負面清單的基礎上,2014年修訂版負面清單從提高開放度、增加透明度、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三個方面進行完善,並已于6月30日正式發佈,特別管理措施由190條調整為139條,調整率達26.8%。

  對於外資在華直接投資,上海自貿區著重探索的是服務業的開放,尤其是非金融類服務業,這也是許多經濟學家長期建議、用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行業。6月28日,國務院批准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措施》。31條措施中,涉及服務業領域的有14條。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表示:“目前總體方案明確的服務業23項開放措施均可實施,已有259個具體項目落地。”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6個領域18個行業,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準入限制措施。

  實際上,上海自貿區雄心勃勃,想做的不僅是短期的試驗田,而是希望未來成為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不僅是貿易、物流總部,而且希望升級為資金集中運營總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向記者表示:“我們積極鼓勵跨國公司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通過實施亞太運營商計劃、推動投資性公司設立資金管理總部等,進一步集聚實體業務,拓展金融功能,推動自貿試驗區跨國公司從物流總部、貿易總部逐步向資金集中運營總部升級。”

  不過,才“滿一歲”的上海自貿區要得到跨國集團總部的信任,還需要更長期、穩定的制度。某全球電腦配件領先跨國企業的亞太區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在外高橋保稅區已經很多年了,自貿區成立後,跟前幾年的保稅區相比,我還未看到足夠吸引我的穩定制度。各項創新仍然停留在‘希望’、‘將要’、‘可能是’的階段。”

  然而,相對於歐美外資,熟悉中國文化的僑商顯得非常樂觀,成為外資中極具特色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正是一大批華僑華人領跑了第一波招商引資的熱潮,而此次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在僑商看來,是第二次回國創業的高峰。“許多僑商僑領深有感觸地説,自貿區的建立是又一次機遇,將會迎來華僑華人到祖國創業投資的新一輪高潮。他們敏銳地感覺到可以借助自貿區的平臺,開拓法律沒有禁止的業務。”上海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對200多家僑商企業調研後發現。

   對外直接投資:

  審批改備案

  除了成為外企在中國的總部聚集地,自貿區還想成為本土公司對外投資的總部基地。目前,境外投資管理方式改革,自貿區的探索主要是從審批制改為備案管理,以及建設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其中,對於境外投資的審批,只要在自貿試驗區許可權內,境外投資都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管理,自貿區管委會可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備案手續。目前,已辦結66個境外投資項目備案,對外投資16.5億美元。

  當然,股權投資基金是重要投資者,不過探索期的額度仍較小,與國際股權投資基金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其中,股權投資企業境外投資項目6個,中方投資額2.1億美元。而且境外投資領域,仍未進入國際主流市場,而以離岸公司聚集地為主。自貿區官方數據顯示,企業境外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分別佔比四成、三成、兩成,産業分佈主要為貿易、管理、諮詢等服務業。

  不過,上海自貿區至少為中國股權海外投資邁出了重要一步——境外投資也不需要審批,只要備案。這一轉變,減少了在複雜的跨境並購中,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所受到的桎梏。

  作為自貿區嘗試的境外直投“第一單”的企業操作人,弘毅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沈順輝在介紹自貿區的政策便利性時表示,“經過政策研究,我們覺得便利性有兩點:一是將上海市對內對外投資審核許可權下放給了自貿區,而且由審核制改為備案制;二是推出‘一表申報、一口受理’,所有的資訊都是整合在一張表上,也不用去那麼多的政府部門了,直接找到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局就可以了。對我們投資公司來講,好處在於資金的保證、決策的速度、決策之後進行交易的確定性。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競爭力,對我們能不能做成有全球競爭力的投資公司也是非常關鍵的”。

  不僅減少了審批流程,自貿區還建設了境外投資服務平臺。目前自貿區已完成境外投資服務平臺的方案制定,完成平臺網站框架搭建,網站已于9月2日正式上線,目前仍在不斷完善。平臺集融資、保險、法律、諮詢、會計、資訊等配套服務功能于一體,將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境外投資服務工作。“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將不單單是一個政府管理平臺,還是全面服務企業的平臺。根據這兩年發展的趨勢,今年會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轉捩點,企業將産生大量的對外投資需求。”自貿區某高層説。

  為什麼向外投資這麼重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分析:“資本凈流出已經超過資本凈流入,中國已經成為資本凈流出國。這個歷史大轉折,需要所有中國企業家審慎考慮。”除了普遍熟知的吸收技術、拓展業務的需要外,促進中國企業海外股權投資,其實也是保護中國國際貿易優勢、減小人民幣升值壓力導致的大勢所趨。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Louis在2014年初就向記者預測,“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較大,因此中國政府將努力推動境外投資,減小國內升值壓力,以保護中國經濟賴以生存的國際貿易。”

  自貿區官方消息表示:“目前,試驗區已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營運中心、國際貿易結算中心、亞太營運商等總部經濟企業336家。我們依託投資貿易便利化和金融開放創新,長期培育具備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資金結算等功能的總部經濟。下一步,我們將從引進來、走出去兩個方面,著力培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打造本土公司對外投資的總部基地,提升自貿試驗區的國際競爭力。”

   貿易:

  建設平臺是首要任務

  除了跨境金融和直接投資,探索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等貿易新規則,是自貿區被賦予“中國改革試驗田”的另一重大使命。

  今年9月3日起,深圳海關正式啟動了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創新監管制度工作,首批6項創新監管制度正式在深圳關區實行。

  深圳關區首批複製的監管服務創新包括6項:“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先進區、後報關”、“集中匯總納稅”、“簡化統一進出境備案清單”、“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和“智慧化卡口驗放”。包括福田保稅區、深圳出口加工區、前海灣保稅港區等在內的多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均被納入試點。年內,該關還將陸續啟動實施另外4項監管創新制度的複製推廣工作,包括“保稅展示交易”、“區內自行運輸”等。

  在福田保稅區、前海灣保稅港區,如按以往每批逐票申報,車輛需在卡口外等候報關後入區,一般約需兩小時左右,試點“批次進區、集中申報”新的監管措施後,貨物進出僅需半個小時,時間成本縮減了七成以上,同時由於減少了報關次數,企業的報關費用也大大節省。

  這些探索很大部分來自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上海自貿區首先採取的總體原則是“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自由”監管制度,盡力讓自貿區試驗國際貿易規則。截至目前,上海海關已發佈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區後報關”、“自行運輸”、“集中匯總納稅”、“保稅展示交易”等19項制度。根據改革進程,首批14項上海自貿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從8月18日起,在長江經濟帶的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9月3日起,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9月18日起,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的地區複製推廣。

  例如,檢驗檢疫是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最常遭受壁壘的關卡。對此,自貿區推出23項改革措施,其中6項作為首批複製推廣的創新制度,包括預檢驗、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全球維修産業監管、動植物及其産品檢疫審批負面清單管理、進境生物製品風險管理和轉机貨物原産地簽證制度。同時,海關和檢驗檢疫聯動實施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監管試點。這些措施提高了通關效率,貨物入區通關時間平均縮短兩天。

  另外,“單一窗口”同樣應用在貿易管理中。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向記者表示,“我們將分步實施,今年先建設口岸監管‘單一窗口’,6月18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正式上線運作”。目前,自貿區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建立貿易、運輸、加工、倉儲等業務的跨部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推動監管部門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企業通過單一窗口一點接入、一次性遞交相關標準化電子資訊,處理結果也通過單一窗口反饋。

  而對於具體業務,首先突破的是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試驗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通)的試點運營,分為直郵模式和網購保稅模式,平臺通過“貨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方式實現監管,並保障國家稅收。7月2日下午,上海跨境通成功對接全球知名電商亞馬遜,首批訂單共93票順利通關。

  自貿區管委會表示,平臺將在年底擁有50家商戶,“跨境通與美國亞馬遜的對接,標誌著上海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已經達到為國際大型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服務的標準,可以為更多的境外跨境電商企業通過上海口岸服務中國消費者,提供有力的支援。年內香港大昌行、1號店、城市超市、寶潔、聯合利華等知名商家將陸續上線,預計年底上線商家將達50家,商品數將超過10萬件”。

  對於貿易展示與洽談,上海自貿區的特色之一是推動進口商品國別中心建設,正如世博會的各國展覽館一般。5月30日,上海自貿區內首個國家館——澳大利亞國家館正式開館。目前,俄羅斯、泰國、立陶宛、紐西蘭、智利國別館項目已完成簽約,紐西蘭、南韓、波蘭、智利等國別館項目爭取年內落地。

  除了貿易便利化之外,發展新型貿易産業也是自貿區的創新。例如維修業,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內已積聚了30家全球維修企業,而其中浦東機場波音維修項目已完成86架飛機維修,完成近3億人民幣的維修收入,洋山卡特彼勒再製造、曼恩保稅船舶維修項目已經啟動。

  而且除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也被著重發展。自貿區管委會打算 “將外高橋文化貿易基地相關功能延伸到臨港地區”,要加快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持續推動文化企業和項目落地,並進一步完善藝術品交易産業鏈。

  除了文化産業,服務外包業務也被作為服務業的重點。自貿區管委會告訴記者,“目前試驗區已累計引進科研技術類企業400余家,下一步將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研發和數據服務外包等服務貿易。”

  未來,打造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被作為貿易中心建設的首要目標。自貿區表示,將主要發展鐘錶、汽車、工程機械、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機床、化粧品、健康産品、高端消費品等十大專業貿易平臺,同時試點建設進口汽車綜合服務平臺。

  此外,“我國已成為‘大宗商品第一消費國’,並逐漸成為買方市場,在網際網路時代,電子化交易促進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下,如何完善大宗商品交易體系建設尤為重要。而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成功建設,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領域的定價話語權,符合我國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和投資工具的需要。”袁堂軍説。

  實際上,自貿區管委會告訴記者,自貿區正在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年內將爭取推動首批3-5家符合條件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設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首先要解決交易倉單真實性的監管問題,袁堂軍説,“目前平臺定位類似于一個離岸交易平臺,所交易的大宗商品幾乎不受境內監管部門管理,無形間增加了交易倉單真實性風險。因此,交易平臺首先要解決的是交易倉單真實性的監管問題,避免重復質押風險事件發生。物聯網和電子交易平臺的完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準確捕捉倉單的流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