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住建部抽查公積金使用情況 6萬億資金去向再遇考問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昨日起,住建部組成10個檢查組,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中的2-3個城市進行公積金使用等情況的抽查,全國繳存總額超過6萬億元的公積金管理情況到底如何,將在年底前形成最終的答案。不過,就在本輪檢查開始的同時,有關公積金制度改革的討論也再次掀起,提取門檻越來越高、地方制度設計不合理凸顯、國家政策改革屢次“爽約”等問題已經逐漸暴露在了公眾的監督之下。

  門檻一再提高,如何惠民

  提取公積金越來越難是很多繳存人近年來最大的感觸。日前,國管公積金中心發佈通知稱,今後再提取住房公積金時,提取人還需提供本次提取所提交購房合同的房屋買方姓名、合同編號及網簽密碼,並如實申報本次購房是否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提交相關材料,國管公積金中心及受委託銀行將對購房行為的真實性進行核查。這是繼今年初出臺首次貸款結清後再貸須等五年等政策後,國管公積金再度收緊政策。

  有業內人士坦言,國管公積金中心增加這一門檻是為了核查購房行為的真實性。“由於近年來騙取公積金購房貸款的情況較為嚴重,路邊、網路上‘代取公積金’的違法經營行為屢禁不止,讓大量公積金意外流失,提高門檻是相關部門為卡緊提取關口而採取的一種手段。”亞太城市研究會房地産分會會長陳寶存坦言。

  有知情人士甚至表示,由於目前公積金使用中,個人貸款餘額佔繳存餘額的比例太高,而公積金中心卻需要留下足夠的錢,用做提取等用途的放款,所以,今年以來,國管公積金在貸款、提取等方面都做了層層限制。“政府在控制購房信貸政策的時候將公積金購房貸款也遏制住了,讓民眾不能充分地享受自己繳存公積金帶來購房便利的話,管制的方法可能就需要進行調整了。”陳寶存表示。

  屢次改革“爽約”,誰之過

  “其實,門檻提高得不合理等問題産生的根源,還在於我國的公積金制度改革步伐緩慢。”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恩平表示。據悉,我國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使用條例》作為國務院為加強公積金管理、維護公積金所有者合法權益等而制定的政策,僅在十多年前進行過一次修改。此前,業內有消息稱,2011年住建部曾提出將第二次修改住房公積金條例,並提出了時間節點,但最終卻于2012年和2013年兩次“爽約”。

  公積金國家起初的宗旨是,有助於工薪階層轉變住房分配機制,將住房的實物福利分配通過住房公積金的形式轉變成貨幣工資分配,是減輕繳存人買房壓力的一種制度和機制。“現在福利分房轉化為産權已基本完成,繳存公積金的公薪階層也由小戶型向改善型和舒適型發展,而配套的公積金監管法規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陳寶存表示。近幾年來,一些地方紛紛突破法規,解禁使用範圍,調整和降低公積金提取門檻,轉向支付物業費、房租等項目。

  對於至今仍“難産”的公積金管理條例到底卡在哪,有專家表示,相關條例修改緩慢主要是由於利益博弈還沒有結果,比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是否劃有統一的繳存比例存在巨大爭議等,這也反映出公積金管理缺乏法治,存在被既得利益所綁架的問題。因此,陳寶存、李恩平等業內人士期待的公積金制度改革能通過頂層設計為地方部分混亂的公積金管理制度提供調整方向,突破現有制度不合理為住房公積金髮放設置的瓶頸。

  央地管理,如何因地制宜

  不可否認,在中央這個總“管家”的宏觀統籌管理下,地方政府對於公積金管理的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自由度,隨著地方公積金政策調整越發頻繁,部分新政也讓打算公積金買房的繳存人較為不適應。

  日前備受各界關注的廣州公積金使用新政進入了第二個實施的月份,公積金供應不足的問題也越發凸顯出來。

  根據新政,從8月起,廣州全市每月只限定10億元的公積金貸款額度,進入9月後,當地甚至僅用了一上午就已經將貸款額度“秒殺”了,9月新申請的公積金貸款和此前遞交未能搶到額度的貸款申請就都只能“積攢”到下個月了。

  “地方本應為國家公積金制度補漏、細化的政策,現在反而加劇了繳存者使用的難度。” 李恩平坦言。而陳寶存則表示,如果公積金餘額很充分但放貸不充分的話,其實也可能是因為地方政府為國家又添加了一道關卡,增加了對於公積金的壓制。“地方政府更擔心公積金放開後額度馬上就用完了的情況發生,因此部分地方尤其是一線城市對於放貸額度限制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過猶不及,地方應更多地根據當地房地産市場的供需關係,因地制宜地調整好閘口寬度而非一味地關緊閘門。”陳寶存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