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國務院取消部分職業資格許可 無依據明年一律取消

  • 發佈時間:2014-09-01 10:1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導讀】國務院今年11月將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職業資格,明年將一律取消。《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不唯證書憑能力”才是硬道理。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目前社會上莫名其妙的資格許很多,比如汽車行銷師、保險代理人、物流師、物業管理師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上崗證,其中最“雷人”的要數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舊貨業協會這兩個社會團體頒發的“收破爛”上崗證了。這種職業資格考試太多,證書太濫的亂象由來已久,很多人找工作,不僅要有學歷,還要考各種各樣的證,到頭來工作沒找到,考證的錢倒沒少花。

  針對這一情況,國務院在8月份取消了房地産經紀人、註冊稅務師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而據人社部負責人透露的最新情況,今年11月,國務院將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對於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明年將一律取消。

  減少職業資格的許可和認定,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項重要任務。清理和規範職業資格考試,給勞動者提供更大的自由擇業的空間,市場也隨之變的更加有活力。而對於求職者而言,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扎紮實實地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多參加一些相關的社會實踐,才更能在競聘中佔據優勢。“不唯證書憑能力”才是硬道理。

  目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認定工作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考試太多、證書太濫是其一,職業資格的設置管理立法上滯後,統一規劃不夠。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董克用認為,關鍵是要理清準入類職業資格和水準類職業資格之間的關係。

  董克用:這一次的改革,國務院對準的是準入類的職業資格,不能幹什麼行都先弄個證,考證考了一大摞證,其實準入證要少,只有那些關係老百姓生命財産安全的重要的職業需要準入,絕大部分職業不需要準入。第二,幾乎每個行業都要提高水準,但是那件事不是政府要去做的,是行業、職業協會這樣的團隊來做。所以這次我們轉變政府職能,清理審批就對這個下手,準入類越少越好,並且將來把它逐漸轉向行業協會、職業協會,同行評價更準,這樣能夠提高整個社會的職業化水準。

  根據下一步的清理計劃,國務院行業部門、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自行設置的水準評價類職業資格,原則上予以取消,確實需要保留的,經過批准後,納入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制度管理。水準評價類職業資格由政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範,具體認定工作逐步移交給行業協會、學會承擔。政府權力下放,由相關行業來認定職業水準資格的確是好事,但如何防止權力尋租造成行業壟斷的問題仍舊值得關注,董克用表示,關鍵是要營造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由市場來優勝劣汰。

  董克用:政府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通過競爭判斷誰做得越好,哪個協會做得越好大家越認可,越規範職業水準的測試就有效。政府委託協會發證往往造成了它變成二政府,發證變成了壟斷,其實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變政府職能,而是應該創造一個競爭性的環境,通過競爭讓負責任的、有自律的協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形成自己的權威。現在的行業協會還都是半行政的味道,真正的市場之間的聯繫還不是那麼緊密,慢慢的要相對獨立,法人治理結構,真正實現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職能,這是行業協會下一步應該做的。

  目前,準入類的職業資格現在還有84項,最晚到明年,對於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將一律取消。怎麼來理解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國務院陸續取消這些準入類職業資格認定許可的背後透露出怎樣的信號?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此解讀。

  蘇海南:透露出全面深化改革一步一步推進,特別在人力資源管理開發方面,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經濟之聲:對於廣大勞動者來説都是一個好消息,剛剛我們特別也提到了,提高整個社會的職業化水準,並不是説這些資格證越來越多。目前我國職業資格認定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有哪些?哪些是需要突出解決的?

  蘇海南:簡單講就是過多、過寬、過濫,也就是我們説的職業資格認證本來主要應該聚焦于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這樣的職業,這是要政府來把把關的,不能是什麼人都能夠去幹,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而現在的問題是擴大了範圍,把和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沒關的事兒也納入了職業準入的範疇。其次,很多職業資格認證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第三有的有規章的依據,但是法律理由並不充分。我覺得這是當前職業資格認證方面最突出的問題。

  經濟之聲:您覺得這些現象的存在帶來了哪些影響?

  蘇海南:首先是給勞動者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隨便幹什麼都得要證,這個證要花錢去培訓,這給勞動者的壓力負擔。第二,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審查,沒有這個證用這個人就不行。第三,最根本的是容易造成全權交易、腐敗滋生的空間和土壤。所以這一次削減一些不必要的職業資格認證,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至少能夠有這三方面的利好。

  經濟之聲:國務院不久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次對準入類職業資格認定的取消,對於職業教育會有怎樣的影響?您覺得對整個社會的職業化水準帶來怎樣的改變?

  蘇海南:首先,不是準入類的都取消,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要取消。這個能夠帶來也是幾個利好,一是讓勞動者能夠不花錢去接受職業教育。第二是讓更多的社會機構參加到職業教育之中來,形成平等競爭的格局,因此能夠更好的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編輯李碩觀點】

  職業資格林立,重復交叉,源於考證背後的巨大利益鏈條。一些權力部門,行業協會與社會培訓機構,以考證之名,行收費之實。考證,實際上成為了權力的唐僧肉,不僅加重老百姓負擔,也滋生了腐敗。隨著政府職能轉變的呼聲日益高漲,規範權力行為,深化改革審批成了政府的重要任務。應該加大職業資格清理力度,從法律上明確職業資格制度的法律地位、職業範圍和管理機構,給勞動者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對於學術團體和行業協會來説,也應當加強自律,維護好自己的“金字招牌”。應該改變“唯證論”的社會氛圍,憑實力才是真正贏得成功的關鍵。

  【其他觀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職業資格制度建立發展20年了,設置管理上仍然缺乏法律依據,很多資格是政府部門設立的,取消後存在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同時,目前行業協會、學會發育得還不完善,很多行業協會、學會不具備承接水準評價類職業資格具體認定工作的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