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新一輪全球化紅利路徑漸明

  • 發佈時間:2014-08-01 01:00: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茉楠  責任編輯:王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隨著發展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我國第一輪以出口導向為特徵的經濟全球化紅利正趨於消失,第二輪以結構升級為特徵的全球化紅利開始逐步形成。

  中國對外開放的模式正發生深刻變化,創造以結構升級為特徵的新一輪全球化紅利,不斷探索新路徑,才能真正構建與中國經濟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一是以價值鏈為突破口,創造新的增長機遇。由於我國加工貿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形成了研發和行銷“兩頭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過短,對配套産業的帶動作用不足。因此,需進一步調整加工貿易的方式結構,加快構建國內價值鏈。

  要儘快提高加工貿易料件的本地化率,加快零部件、原材料在加工貿易中從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的傳遞速度,提高加工貿易與國內原有産業的結合度。積極參與加工貿易的企業應加強自身優勢的培育,使跨國公司將更多的設計、生産、流通和服務環節放在中國,優化母子公司之間的分工關係,促使加工貿易由單純生産向綜合服務和全球運營方向轉型,把對人才、技術標準、平臺以及産業鏈主導權的爭奪作為升級戰略的焦點。

  二是以自貿區戰略為核心,共建合作共贏網路。中國自2002年與東盟簽訂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開始,自貿區建設發展迅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周邊國家到全球多點分佈,目前正與五大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6個自貿區。貿易總額超過了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4,對已建交最不發達國家近5000個稅目商品實施進口零關稅,並正與南韓、澳大利亞、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挪威、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進行區域貿易協定談判。

  自貿區戰略正在由國際延伸至國內,上海自貿區有望“以點帶面”,並積極推動國內貿易、投資、金融體制在更高水準上與國際規則接軌。未來,還要通過國內與國際聯軌,構建包括跨境的生産和貿易供應鏈、跨境的金融供應鏈、跨境的基礎設施供應鏈、跨境的人才供應鏈、跨境的公共服務供應鏈,以大幅度降低中國和周邊地區的互聯互通成本,繼續推動更大範圍的開放。

  三是以跨區域互聯互通為重點,增進全球經貿融合。中國經濟過去主要依靠“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這三個點支撐,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正在形成新的戰略支點,進入了多點支撐的時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立足於貫通域外、沿海、沿江、沿邊與內陸互聯互通的大通道。

  同時,全球新一輪基建投資大潮,對通信、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需求量非常大。根據《國際商業監測》(BM I)報告預測,隨著各國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7萬億美元,其中水和水處理、能源及交通建設約佔80%,成為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最主要領域。

  當前,中國憑藉在公路、高鐵、橋梁等領域較強的基礎設施能力,已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國。數據顯示,自1992年到2012年,中國將大約8.5%的G D P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超過美國和歐盟的2.6%的平均水準。因此,中國有能力促進軟硬體基礎設施的全球互聯互通,通過價值鏈重構帶動相關經濟發展,並逐步形成與中國經濟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