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日本引導年輕人回歸田園 “地方消失”困境難除

  • 發佈時間:2015-08-19 09: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伴隨高齡少子化,日本眾多偏遠地區人口減少,財政瀕臨破産。日本政府採取多種措施,旨在引導年輕人“回歸田園”,減緩“地方消失”趨勢。學者認為,單純建造集約型城鎮只能進一步加劇人口從鄉村流失。那麼,新的探索模式能否為日本鄉村發展帶來契機?

  “家鄉稅”平衡城鄉差距

  66歲的竹中貢身著印有粉紅色熱氣球等圖案的黑色T恤,有些靦腆地問記者:“好看嗎?”在得到記者的肯定後,他解釋説,這身衣服是為了不久後去東京和大阪推銷“家鄉稅”項目特意請人設計的。

  竹中貢是北海道中部偏僻鄉村上士幌町的町長。在7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生活著5080名居民,以農牧業和旅遊觀光業為主要經濟來源。

  伴隨高齡少子化,日本眾多偏遠地區人口下降,財政收入減少,一些地方財政瀕臨破産。為了減少城鄉差距,日本政府于2008年推出“家鄉稅”制度,鼓勵在大城市工作的居民根據自願原則向地方政府捐款,這個所謂“家鄉稅”也並不一定專用於自己的家鄉。

  捐款人捐款後,會收到受捐地方政府出具的捐款憑證。捐款人憑證向現居住地政府稅務部門申請減交住民稅,或者退回發放工資時已經扣除的個人所得稅。在退稅時,捐款者須自負2000日元(1美元約合124日元)捐款,剩餘部分可以全部抵稅。捐款者可以指定捐款的使用目的,也可以由受捐地自主安排使用,受捐地根據捐助金額向捐助者回贈當地土特産。

  “家鄉稅”實際上是一種賦予納稅人自由選擇權的財政轉移支付,同時鼓勵地方通過競爭獲得資源。據日本總務省統計,該制度實行7年來,已經有108萬人次向地方捐贈了1126億日元。

  竹中貢告訴記者,該町2014年的町稅收入為6.2億日元,其他收入5.8億日元,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轉移撥付27億日元,而支出卻高達61.3億日元,財政狀況非常嚴峻。利用“家鄉稅”制度,該町大力開展觀光和土特産推介,2014年接收到的捐款達9.74億日元,比當地最主要稅種町稅的1.5倍還多。

   “地方消失”困境難除

  錢能“救窮”,卻不能解決人口流失的問題。上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鄉村和地方的年輕人大量涌入東京、大阪和名古屋等大城市尋找工作。由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領導的民間機構日本創成會議2014年發佈報告稱,至2040年日本將近半數的地方年輕女性(20—39歲)人口將減少逾半,面臨“地方消失”的困境。

  上士幌町便名列其中。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2040年上士幌町的人口將從現在的約5000人減少至3222人。

  為了改變人口過於集中在東京的情況,日本政府去年底通過了地方創生綜合戰略,計劃未來5年在地方創造30萬個面向年輕人的就業崗位。明治大學農學部教授小田切德美認為,阻礙人們移居地方和鄉村的原因包括工作崗位選擇餘地小、社區封閉等,但最大的問題是未來如何負擔子女去城市讀大學的費用。這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

  根據明治大學與《每日新聞》共同調查顯示,2013年日本全國有8181人移居鄉村,是2009—2012年間移居人數總和的2.9倍。這還是保守的數字,實際人數可能更多。

  調查發現,年輕人移居鄉村並非因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是出於想為振興地方做貢獻、喜歡田園生活和發揮自己能力等多種目的。年輕人正在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農業+X”,即在農業生産之外,用另一半時間嘗試其他工作或興趣。

   “慢生活”是鄉村魅力

  日本內閣府2009年曾推出一個具有試驗性質的項目——給願意去鄉村居住和工作的志願者3年的固定工資。有1500人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其中,八成是20—30歲的年輕人。3年過後,超過一半人選擇永久居住在農村。

  今年37歲的西尾康宏是上士幌町諾貝爾株式會社的董事。9年前,他和同學一起創辦了這家集育種、飼養、乳肉製品生産和加工於一體的現代化牧場。牧場共飼養1.65萬頭牛,是日本牧場平均飼養頭數的300倍,195名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今年,牧場又招聘了10名大學畢業生和兩名高中畢業生。

  西尾康宏告訴本報記者,這裡的年輕人多數是外地農學專業的畢業生,衝著實現夢想而來。為了讓他們安心在這裡工作,牧場蓋了宿舍和食堂。員工收入大約是東京同齡人的70%,不過物價也是東京的70%。

  據竹中貢介紹,上士幌町將“家鄉稅”收入主要用於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建設,通過聘請外籍教師、為中學樂團購置樂器、減免保育費用等措施,減少村民育兒的後顧之憂。

  竹中貢説,相比東京這樣24小時連軸轉的國際都市,鄉村的魅力在於“慢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聯繫。今後,去大城市推廣“家鄉稅”項目,不僅要募款,還要加強與捐贈者之間的感情交流。讓他們到上士幌走走看看,最終吸引一些人到此居住。

  長期以來,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應該建造更多集約型城鎮,以提高高齡少子化背景下的公共設施使用效率。但小田切德美認為,單純建造集約型城鎮只能進一步加劇人口從鄉村流失。解決的途徑在於回歸田園發展農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支援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城市防災。此外,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不應該是對立關係,而應該共生共榮。如果説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標誌,那麼2020年東京奧運會應該成為重新審視鄉村作用的契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