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瑞士為什麼不修地鐵:交通網整合先進 使用率高

  • 發佈時間:2014-12-30 13: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施建國  責任編輯:王斌

  當前,國內地鐵建設如火如荼,已有地鐵的城市力圖擴建,沒有的城市想方設法開工。從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建地鐵已成為中國城市建設一個時髦命題。在國內一窩蜂上地鐵項目時,我不禁想到沒有地鐵線的日內瓦。

  日內瓦是一個世界知名城市,這裡設有聯合國辦事處,還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勞工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和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等眾多重要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同時,日內瓦也是享譽全球的旅遊勝地。但來到瑞士的外國人可能不會料到,日內瓦沒有地鐵,且整個瑞士只在洛桑有兩小截地鐵線——據説,修建這兩條地鐵線也是洛桑無奈的選擇,因為洛桑是個海拔落差很大的城市,其他交通工具在此類地區運作有很大的難度。

  為什麼瑞士的地鐵建設如此“乏力”?是瑞士交通建設理念落後、城市管理有問題嗎?答案顯然不是,瑞士市政建設與管理在歐洲堪稱典範。那麼,是瑞士缺乏開工重大項目的資金?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有這樣的假設。是瑞士人口稀少,不需要地鐵建設?以我在當地工作的體會,瑞士雖然不像中國那樣人口稠密,交通擁堵,但在日內瓦等大城市裏,高峰期也會交通不暢,常常會等上不短的時間。

  那麼,瑞士為什麼沒有用中國時髦的地鐵建設改善城市交通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原因。

  首先,環境保護理念在瑞士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瑞士民眾很難接受對自然環境傷筋動骨的大拆大建。瑞士民眾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嚴格限制大興土木的重大工程。以日內瓦湖區為例,目前日內瓦湖區巨大的交通流量只依靠一條湖濱公路和一座大橋。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議在日內瓦湖上再建大橋,或者修建湖底隧道,以解決湖區交通擁堵問題。但這個提案直到今天也沒有通過,其中主要反對理由是這個方案會破壞環境,破壞日內瓦湖區景觀的完整性。

  其次,私人財産處理起來棘手,也使得瑞士重大建設項目的開工難度不小。瑞士是一個對合法私人財産進行嚴格保護的國家,未得到許可,國家不能隨意處置居民私人財産。而重大建設項目開工,難免不會對私人財産造成影響。因拆遷等問題沒有解決,使得工程遲遲上不了馬,甚至不得不取消項目立項的例子在瑞士也不鮮見。

  此外,瑞士現有交通設施的良好佈局和先進的管理方式,也緩解了交通問題。舉個例子,為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車,瑞士不少城市制定了公交優先的政策,即路面優先、信號優先和利用電腦系統對全市公交車輛進行統一調度。所謂路面優先,是指劃定公交專用車道,確保公交車快速運作,公交專用車道與民用車道分別由不同紅綠燈指揮。在瑞士,公交車道除了像其他歐洲城市那樣在路面上漆上Bus標記以外,政府還花費鉅資改造了城市交通信號系統,增加公交車輛在交叉路口綠燈率,從而使乘客真正感到方便快捷。

  瑞士交通網整合先進,使用率也非常高。瑞士的交通網由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及相互銜接協調的網路組成,這包括公共汽車、輕軌電車(類似我國的有軌電車)、快速短途火車等。而且瑞士車站的設置進行過科學論證,各類車輛的使用率非常高。這樣的設計,既減少了乘客轉輾造成的擁堵,也使得各種交通工具像流水線那樣能順暢運作起來。所以,儘管瑞士不少城市都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等山區,馬路狹窄,許多是雙向單車道,但其交通之流暢還是給人很深的印象。

  地鐵建設具有投資大、系統脆弱和週期長等眾多不足之處,僅把是否擁有地鐵看作是城市現代化的標誌和國際都市的標誌,當作城市名片而搞形象工程,這些都是不理性的。盲目建地鐵,不僅沒有領會城市交通的真正用途,還可能滋生工程腐敗。反觀國內,缺乏科學的城市運輸系統設計與管理,不管城市大小、不管是否真正需要,一窩蜂地開工地鐵項目的舉動,確實值得反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