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醫療機構搶灘中國市場 價格比美國“親民”
- 發佈時間:2014-12-01 11: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斌
不久前宣佈退役的中國網球傳奇人物李娜將再次赴德國進行手術。最近幾年,美國、新加坡、南韓等醫療體系成熟的國家,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面孔。
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産業,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潛能,西方發達國家醫療機構紛紛攜手海外就醫諮詢機構佈局中國市場。12月1日廣東第一家出國醫療諮詢機構——廣東泓泰諮詢與英國一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達成轉診。
歐洲醫療價格比美國“親民”
海外就醫諮詢這個産業蛋糕究竟有多大?大部分業內人士用潛力巨大、發展極快來形容。“此前有數據顯示,中國海外就醫諮詢機構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規模,年增速在20%左右,但我相信這個數字很快會被更新。”廣東泓泰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翔透露,“中國患者的人數在激增。”
英國相關機構負責人表示,簽署合作協議後,患者的等待時間將會從原來的45天縮減至25天,而英國的專家也會更早德參與患者的治療計劃中來。
“患者最感興趣的問題是,到國外看病要花多少錢。”據張翔介紹,一般來講, 德國和英國的醫療費用為美國的1/2左右。“總體來説海外治療費用中,美國治病的費用最高,高出中國3~4倍,而歐洲,比如德國、英國等則比中國高30%左右。”
據了解,泓泰諮詢2014年所服務的患者,平均在國外的醫療花費是15萬美元,如果不需要手術、化療,10萬美元已經足夠,在歐洲國家費用還會下調。
創新的藥物是赴外就醫主因
張翔介紹,海外求醫的患者裏,超過六成是癌症患者。而在這些患者看重的除了服務外,高品質的藥物是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腫瘤協會的最新統計,美國癌症病人在2003至2009年的5年生存率達到68%,而中國腫瘤防治辦2014年1月發佈的年報顯示,中國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僅為25%左右。
張翔表示,在生物技術藥物發達的國家,新藥每天都在更新,在頂級醫院裏,每天還有最新的藥物試驗在展開。而一個新研發的藥物想要進入中國,需要重新進行臨床評估,新藥大概在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進入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的三甲醫院,進入其他內地城市則需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