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亞太成長新思維:中國需要一扇"大門"重尋坐標

  • 發佈時間:2014-11-24 16:56: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台下,閃光燈的"咔咔"聲此起彼伏。

  北京時間11月10日16:30,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6屆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瘦削,眉頭略緊,眼神中甚至難掩疲憊。講到美國要"加大油門再來一次"時,他加重了語氣。

  18分鐘的演講,雖兩次表達出"歡迎崛起的、繁榮的中國",卻對APEC峰會上熱得發燙的亞太自貿區(FTAAP)只字未提。講畢,主持人的"謝謝"還未出口,奧巴馬已轉身離場,留下台下密密麻麻高舉提問的手。

  身邊一位美國使館人員低聲透露:"他不想被提問亞太自貿區。"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從外交部權威人士處獲悉,為避開美國中期選舉,歷年10月舉辦的APEC峰會今年推遲了整整一個月。就亞太自貿區及相關議題,中方還牽頭設立了常態化的"主席之友"會談機制,僅限三國元首參與,其中就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

  究竟怎樣的貿易協定,會讓全球兩個最重要國家的領導人如此重視?

  截至去年,僅亞洲地區的各種自貿協定就多達257個。儘管FTAAP眼下被視為"最美好的一個",但如何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形成耦合,又如何在關稅、原産地保護等關鍵細節上找到最大公約數,都是擺在亞洲各國面前的難題。

  要成為覆蓋面最廣、最通行且最重要的區域貿易框架,FTAAP的道路還很漫長。這期間,勢必有人拍手,有人唏噓,有人觀望,也多有暗戰。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數周內對APEC峰會9位國家元首、30多位各國各地區政要和企業代表,以及參與規則討論的數位核心官員、學者進行了多角度訪談,力求記錄中國重繪全球貿易版圖的步伐。

  "不僅是FTAAP,包括構建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以及提出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中國近期所有的貿易政策都是有備而來,成為重構'中國位置'的有機整體。"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感慨,"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從未如此清晰"。

  中國需要一扇"大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三季度報告顯示,中國除消費增速略有提高外,投資、出口增速降幅較大,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增加。

  "簡單地擴大內需不足以解決問題。當下,不是外需低迷要轉向內需,而是外需結構亟待調整。"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説,中國要擴大海外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改善貿易結構,實現資本、技術、管理和中低端産能"走出去",破解發展約束。

  因此,中國需要FTAAP來搭建平臺。

  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透露,對未來合作夥伴和領域的考慮,理論上要本著雙方受益原則,但中國需更多地考慮改善外需結構,便於協同一致地克服難題。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據2013年公開數據統計,美國、日本、南韓、德國和澳大利亞以雙邊貨物貿易總額超過千億美元位居對華貿易夥伴前5,其中美國高達5624億美元。除日本、印度、俄羅斯三國與中國雙邊貨物貿易總額出現下降外,APEC其他大部分成員經濟體全部正增長。

  根據各國2013年進出口貨物貿易總值對本國GDP的佔比,可得出對華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前5個國家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泰國和智利,其中新加坡該數值高達31%。而這些國家將最有可能在FTAAP談判中與中國快速達成共識。

  另據中國2013年進出口貨物規模與GDP佔比,可發現中國對美國、日本、南韓、德國和澳大利亞5國的外貿依存度最高,而排名靠後的斯里蘭卡、紐西蘭、秘魯、哈薩克、南非以及義大利、法國等,都可能成為FTAAP北京路線圖的規劃下與中國貿易擴展最快、規模增速最大的"潛力股"。

  "FTAAP帶給中國的最主要機遇,在於那些自身貿易強勁但對華貿易依存度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相關人士説,它們會最為迅速地從FTAAP獲益,"當然也會迅速地讓中國獲益"。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對APEC經濟體與中國雙邊貿易分析後發現,除印度、日本、俄羅斯3國2013年對華貿易額略有下降外,APEC其他經濟體的前10大進出口産業中下降概率不足三成,且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對華貿易總額以10%以上的增速飆升,紐西蘭達到26.6%。在種類分佈中,馬來西亞礦産品進口增速高達160%,而墨西哥除去賤金屬及製品進口規模有所下降外,其他也均表現為正增長,光學、鐘錶和醫療儀器進口增速達44%。這為推進FTAAP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算清了每一筆賬,通過一系列貿易競爭力比較指數,對模擬構建FTAAP及其收益行業、産業和國家,都有詳細測算,必要時會具體到産品和項目。"張建平介紹,"FTAAP是中國首次參與和引導國際規則的制定,蘊藏著巨大的制度紅利,更是中國真正融入亞太的一扇大門。"

  "新時期的全球談判,涉及經濟利益與非經濟利益的權衡,以及國際國內政府、企業的角色定位,超越狹義的經貿談判範疇。"曹紅輝説,"大外交"和"立體外交"需要統籌兼顧與通盤謀劃,對貿易對象和産業有的放矢。

  亞太需要新動力

  "WTO多邊貿易談判徹底陷入僵局。"WTO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Azevedo)一臉愁容,説自己長時間失眠,只能承諾無論是否在WTO框架內,只要能解決爭端,就不會太介意方式問題。

  APEC政策支援小組主任丹尼斯説,亞太地區上半年GDP平均增速下滑至3.9%,進出口貿易平均1.2%的增速更是下滑劇烈,主要因為全球經濟影響和各國各地區消費和投資的大幅減少。由此,APEC制定的各種框架,在經濟頹勢面前儼然成為"空談俱樂部",G20等新國際合作組織的成立,已經對APEC的地位構成挑戰甚至威脅。

  既有制度逐漸失靈,就需要另一種新制度的迅速催生。

  "我們對亞太各國的602位政要和學者進行調研,發現他們對貿易自由化和基礎設施投資等新增長點,興趣濃厚。"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聯席主席坎貝爾(DonaidW.Cambell)説,對同時包含這兩項目標的FTAAP,支援者佔到絕大多數。

  這其中,政要們表現最為積極和熱烈。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表示,菲律賓GDP要在2016年再跨一個臺階,借助FTAAP是重中之重。來自墨西哥的經合組織(OECD)秘書長安吉爾·古裏亞也説,如今G20峰會上最熱的焦點,同樣也是貿易自由化和基礎設施投資,"墨西哥經濟需要奇跡"。

  "我們也在呼籲FTAAP。"阿澤維多是智利人,他説智利與中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30億美元,接下去最大的發展機遇,就是擁抱FTAAP。

  在張建平看來,亞太尤其東南亞地區,大部分經濟體的水、電、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提升空間巨大,僅靠本國財力難度很大,通過FTAAP來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讓中國來助力其提高建設能力,"他們對此舉雙手歡迎"。

  UPS首席執行官大衛·艾博尼建議,亞太經濟增長的關鍵在於中小企業,政府應首先在基礎設施、海關效率以及政企合作、減少貿易壁壘等方面多下功夫。而這一切,正是FTAAP的目標。卡特彼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歐搏赫曼也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沒有亞太貿易的供貨鏈和合作鏈,就不會有卡特彼勒的明天。

  "很高興,中國政府承諾了推進FTAAP並疏通投資渠道。"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威爾士説,FTAAP的成敗將影響全球未來。

  據悉,中國商務部已經起草出一份FTAAP規劃草案,囊括了與亞太各經濟體在網際網路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城鎮化建設等5大方面、25個領域的具體合作建議。而這些細則,將成為亞太地區未來至少10年的經濟發展新動力。

  "FTAAP將彌補APEC基於自願原則、缺乏機制化和強約束力的缺陷,成為升級版APEC。"張力軍認為。

  博弈與暗戰

  採訪中,大部分受訪者均認為,美國的態度是FTAAP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奧巴馬在前述演講時明確表示,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太多,唯有美國強勁的領導力不變。眼下,美國通脹水準創50年來新低,將一如既往地發揮領導作用,"加大油門再來一次"。

  在FTAAP被討論得如火如荼時,美國所稱的領導力很顯然意指其主導的TPP貿易協定。

  TPP前身是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和汶萊4國2005年簽署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隨著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奧巴馬于2009年高調宣佈加入,使TPP成員數年內驟增。加之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先後加入談判,TPP一時間被視作國際新秩序的雛形。

  "奧巴馬一為實現'年出口翻番'的政治承諾,將目光投向東亞,二為不被東盟自貿區邊緣化,每年丟掉上億美元出口額和數萬個高薪崗位。"一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説,搶佔對亞太機制的主導權,為的是使其符合美國利益和美國標準。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10年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奧巴馬政府曾在選擇"工具"時有所猶豫,最終發現TPP機制更具彈性,既包含數個東盟國家,其已有成員在經濟結構、貿易規則上也基本契合美國的戰略要求,便於對美國政治觀點、文化金融等進行"軟輸出"。

  如果詳析TPP草案,則會發現,其擁有原産地規則、勞工保護、智慧財産權、經濟立法、市場透明、金融業改革等一系列非貿易領域的條款,均對中國構成實質性門檻。如為達其標準而進行改革,短期內成本巨大。

  例如,《關於勞動合作備忘錄》和《環境合作協定》兩份補充協議,就對亞洲企業延長勞動時間而不提供多餘報酬的"傳統"進行限制,推高企業勞動力成本,進而增強美國企業競爭優勢。針對環境問題,美國提出"綠色補貼",要求他國生産清潔能源産品須符合美國碳減排標準,否則其出口美國的産品將被徵"碳關稅"。也就是説,他國企業為避免美國"碳關稅",須購買其節能減排設備或新能源産品。

  "這勢必改變亞太産業結構,成為美國式生産和貿易。"張建平説。

  出於對美貿易的熱情,亞太經濟體一度對TPP趨之若鶩。對中國而言,TPP將直接衝擊中國-東盟自貿區,在貿易流向、市場份額和制度上造成影響,可能導致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等國貿易轉向以美、日為主的TPP成員。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TPP也可能影響到2010年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中國台灣地區。根據ECFA,大陸在關稅、通關便利化和進口配額等方面給出優惠,並在貿易爭端、有限市場開放上給出相當力度的承諾。

  "TPP一旦生效,對ECFA將産生巨大影響。"前述匿名專家分析認為,一方面台資企業從大陸出口到TPP成員的産品,會因高關稅而降低競爭力,被排擠出TPP成員市場;另一方面,貿易轉移效應將使台資轉投TPP成員尤其東南亞,就地生産、銷售以避免高關稅,對大陸投資減少。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中國短期內很難參與TPP,但區域一體化潮流的實質是全球價值鏈的國際體系,"TPP不包含中國等全球價值鏈的重要成員,就不可能代表21世紀的國際新規則"。

  "中國很難妥協,因而推行更大範圍、更具意義的FTAAP成為首選。"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教授肯奈斯(KennethDMorgan)直言。

  中國-加拿大貿易理事會總裁海德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他對FTAAP的遠景目標並不反對,但遠水不解近渴,加拿大作為TPP成員,"自然會支援TPP機制"。

  美國福陸公司高級副總裁羅伯特(RobertPrieto)則認為,作為商人,無論TPP、RCEP抑或FTAAP,只要以貿易自由化為目標都會給予支援。

  數據顯示,目前TPP成員對全球人口和全球經濟總量的佔比,僅分別為7.4%和27.7%(不包括尚在談判階段的日韓等經濟體);而FTAAP卻分別高達40.4%和55.1%。並且,在11月初美國中期選舉後,共和黨控制了兩院,意味著國會將對奧巴馬的內政外交政策形成掣肘。這可能導致TTP推進難度加大,信心也多少面臨打擊。

  "兩種體系不能完全視為對抗。"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透露,"溝通總能解決一些問題。"

  所有困惑

  "事實上,FTAAP的推進也面臨著很多困難。"曹紅輝説,在資金來源和使用、規則協調、市場開放等諸多方面,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他解釋,APEC孵化FTAAP,當務之急是搞投融資,促進各成員之間互聯互通,搭建基礎配套體系。而互聯互通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因而中國拿出了兩個投融資機構方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綢之路基金。

  "一些欠發達國家存在資金困難,因此硬體設施的互聯互通,如果缺了亞投行與絲路基金,一切都無從談起。"曹紅輝説。

  亞洲開發銀行預計,2010?2020年,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高達約8.29萬億美元,亞開行在東南亞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卻只有千億級美元。而僅印尼一國,融資需求就高達1600億美元,現有金融機構資金缺口過大,杯水車薪。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是亞投行與已有的亞開行、汎美銀行等多邊銀行如何界定業務邊界?二是成立不久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原定五國出資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基金因各國協商困難而久未到位,如何防止這一現象在亞投行重演?第三,以美元為背書的應急儲備基金,最終對發展中國家經貿獨立的意義何在?第四,多一個金融機構就多一分尋租空間,如何避免各種權力尋租?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明確表示,世界銀行、亞開行等側重於減貧,亞投行側重於基礎設施投資。在基礎設施需求巨大之時,亞投行與其互補,而非競爭關係。

  但不可避免,國際間合作的金融機構必然將經歷磨合與陣痛。

  肯奈斯就直言,他很擔心亞投行資金和管理的透明度--中國投錢,自然偏好國內企業,其他國家都活在"中國的遊戲圈"。

  實際上,無論亞投行或絲路基金,已在中國各部委之間引起"屬地之爭"。例如,亞投行將主推公私合營PPP機制,但目前的國內試點中,財政部管資金,發改委管項目,兩者難免在許可權邊界上存在衝突。另外,絲路基金的構想始於央行外管局,但出資和操作卻摻和進了中投公司、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等數家機構。有知情人士説,協調會議上有時因為許可權問題出現爭論。

  除去資金難題,FTAAP還面臨成員市場尤其農産品市場開放度的大難題。

  一位越南商人就表示,越南漁産品出口約佔全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因而無論TPP或FTAAP,越南都難以在漁業貿易上讓步。

  同樣,農業在日本是高度保護的敏感産業,所有與日本相關的自貿談判,均在農業問題上大費週折。

  早在日澳自貿區談判期間,日本農業界就曾高度恐慌,其農林水産省專門出具報告,稱一旦達成協定,日本小麥種植業和甜菜糖産業將遭受重創,奶牛和肉牛産量也將減半。並且,自貿區對農業集中的北海道地區打擊更大,可能因此流失數萬個就業崗位。

  "這會讓日本農業面臨崩潰。"一位日本商人説,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同樣如此。因而FTAAP涉及農業談判,將步履維艱。

  羅伯特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幾乎所有國家對農業都有補貼且差異巨大,FTAAP的協調將非常困難,反而是TPP成員的經濟水準相當,談判效率會更高。

  事實上,農業談判僅僅是縮影,成員市場開放上還存在諸多難題。亞開行《亞洲一體化指數》顯示,亞洲一體化水準指數由2001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233.27,關稅已不再是貿易主要障礙,但談判能力、有限開放順序、邊境監管等非關稅措施,是嚴重阻礙區域經濟深度一體化的障礙。同時,金融一體化、勞動力流動和服務貿易等領域也嚴重滯後。

  "只要有誠意,關稅談判終會有解。"復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説,"怕的是那些很難用談判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大戰略,大格局

  面對所有困難,中國要佔據貿易高地,單純依靠FTAAP很難實現,必須有總體架構來整合諸多政策。

  曹紅輝表示,以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為主要發力點的互聯互通,就是FTAAP進程中,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關鍵。基礎設施投資作為"硬聯通",旨在為發展中經濟體提供就業、帶來消費,增強地區間和國家間的貿易往來。如此,也就才會有降低關稅的需求,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而各國實施城鎮化、推行綠色經濟等具體措施,又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期背書,以及人員、文化等"軟聯通"部分,形成互為基礎、互為促進的全體系戰略。

  "有了公路鐵路、通信設備,才有大量投資和商貿活動,從而促進自貿區的需求增長。"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唐國強表示,這些APEC峰會中的主要議題,看似無序,實則呈現出中國歷史上最為清晰的對外佈局。

  然而,真正的戰略體系還不止於此。

  唐國強透露,包括促進就業、提高醫療水準、加強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提高婦女的經濟參與度,以及反腐倡廉、防災減災等細節建議,也擺上了APEC領導人的桌面。中國傳遞出的信號很清晰,合作將不僅限于經貿領域,而是期待全維度的新型夥伴關係。

  當然,中國也要"練好內功",即用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以及持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一帶一路'是實現亞洲區域內的互聯互通,而整個互聯互通將覆蓋亞太甚至亞歐地區,兩者是骨架和血液的關係。"曹紅輝解釋道,沒有"軟聯通"的血液充盈,其他戰略只能是空話。

  "一帶一路"強調硬體,互聯互通強調以制度、法規、政策的包容,乃至各種"軟聯通"的彼此促進,來實現"通則達"的願景。這就是説,從以亞洲為主的次區域"硬聯通",逐步擴展到囊括歐洲、非洲等太平洋兩岸的全方位聯通,FTAAP的影響將由點到面、由淺入深。

  當然,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作為戰略基石,包括了産業轉移等具體策略,是保障區域均衡發展的關鍵。當中國將部分産業和投資重新佈局,借勢全球供應鏈來緩步調整國內結構時,將對亞太競爭格局産生深遠影響。

  在曹紅輝看來,中國加入APEC已逾20年,從一個怯生生的學習國際規則的小學生,如今成長為推進全球貿易規則的倡導者,以及負責任地尋找亞太共同需求的引導者,已經走在了重構全球經濟格局的道路上。記者 聶歐 宋怡青 實習生 張曙霞 田晨彤 張澤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