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媒關注印度拒絕減排承諾 自稱與中美差距很大

  • 發佈時間:2014-11-19 07:06: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美減排協議將印度置於聚光燈下”,美國《華爾街日報》17日發文稱,中美近日達成減排協議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印度會是下一個嗎?但印度政府似乎給出了否定答案:印度官員認為,印度和中國差距巨大,各項經濟指標均落後於中國,“中國已經達到了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發展階段,但印度還未達到”。不過,也有印度學者認為,中美的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遠超過印度,印度無需因中美減排協議感到壓力。“印度的煤炭狂熱將決定氣候變化走向”,《紐約時報》18日稱,在美國、中國、歐盟均已設定減排目標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正在掀起新一輪的煤炭開採狂熱,並拒絕做出減排承諾,“印度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談判中的最大挑戰,而非中國”。

  根據中美元首本月12日在北京達成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目標。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印度媒體稱,中美之間的減排協議讓印度驚訝。《印度教徒報》稱,中美協議發表後,印度高層人士透露,印度打算觀察之後再做決定。這一協定給印度造成了巨大壓力,它現在必須決定是按慣例行事,還是提出新目標。

  《華爾街日報》稱,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的數據,2012年印度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近19億噸,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目前,印度每人平均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為1.9噸,中國為7.2噸,美國約為20噸,世界平均水準為5噸。在此前的氣候談判中,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的壓力,中國和印度一直站在一起,認為目前的氣候變化問題是工業化富國多年的發展造成的,新興國家不應承擔主要責任。因此,在中美達成歷史性的減排協議後,新德里的舉動受到關注。但印度官員和專家稱,這只能説明已經崛起的中國和正在掙扎的印度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在之後的談判中,印度將利用和中國的差距作為籌碼,堅守立場。

  據《印度教徒報》介紹,印度的每人平均排放量為美國的1/10、中國的1/4,但是由於在非化石燃料方面缺乏進展,2020—2040年間印度的碳排放可能會大幅上升,與全球的預期相反。但印度《商業標準報》16日稱,中美減排協議給印度樹立了作出“低範圍承諾”的榜樣,減輕了印度短期內作出具有約束力承諾的壓力。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學者普珊認為,到2030年,中美兩國的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將達到12噸,而此時印度的每人平均碳排放量不到4噸,仍然低於中美。《印度斯坦時報》説,印度已暗示將在氣候談判中和中國保持距離,因此印度現在必須提出自己的立場,印度環境部將與政府專家進行磋商,以制定利馬氣候峰會的戰略。

  “對印度而言,像中國一樣同意氣候協議將是災難性的”,美國《赫芬頓郵報》1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印度可能發現自己在全球論壇上被孤立。對於下月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大會,印度政府目前沒有透露其立場。而明年將於巴黎舉行的最終協議談判,印度將作出什麼樣的表態,不僅是美國的關切所在,也將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産生影響。《華爾街日報》援引印度環境部一位高級官員的話稱,“印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中國的1/4,如果美國同意中國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印度可以考慮2050年甚至更遠”。印度官員稱,和中國不同,印度還需要解決千萬人口的用電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中國已經實現99.8%的人口通電,而印度的這一比例僅為75%,“西方國家必須承認印度窮人的需求問題”,印度電力部長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