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將在分化調整中低位復蘇

  • 發佈時間:2014-11-17 02:23:1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世界經濟運作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今年仍將延續危機後低位復蘇態勢。2010-2013年,世界經濟分別增長5.1%、3.9%、3.4%和3.3%,增速低於危機前五年4.9%平均水準。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有所提升,但仍低於2%,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連續3年回落。IMF最新報告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3%,比半年前預期低0.4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2014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活動弱于預期。而且,地緣局勢緊張,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劇,歐日等經濟體增長低迷,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因此,IMF在2010-2013分別確定“復蘇、風險和再平衡”“緩慢增長、風險上升”,“積極應對高債務和慢增長”,“轉型和緊張”等半灰半亮報告主題基礎上,今年10月將主題定為偏灰色的“後遺症、陰影和不確定性”。這充分説明危機的後遺症還在繼續,世界經濟徹底走出危機需要持續努力。

  二是世界經濟增長分化態勢明顯。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和英國表現較好,增長動力相對充足,日本經濟有所增長,但高額債務和低潛在增長率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歐元區的增長幾乎停滯。

  美國繼今年二季度GDP增長4.6%後,三季度再增長3.5%,為危機後高點,超過危機前5年平均水準,零售額7-8月份回升到4%以上,好于去年同期,隨著家庭資産負債表改善,消費者預期日趨樂觀並得到銀行信貸支撐;房地産市場持續改善,新開工房屋數量有所增加;就業市場穩步改善,就業崗位穩步增加,新增非農就業人數月均達22.4萬人,失業率連續七個月下降,9月降至5.9%,比金融危機期間峰值下降4個百分點;通貨膨脹仍略低於美聯儲2%的調控目標。

  英國企業投資意願增強,經濟連續6個季度走高,二季度增長3.2%,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失業率降至2008年底的水準,消費表現穩定,基本達到危機前水準。

  歐元區持續一年多的經濟復蘇步伐再次放緩,二季度增長0.8%,預計三季度增速與此持平或略高,受烏克蘭地緣危機的拖累,投資放緩,在低通脹和失業率下降帶動下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外需好轉拉動出口略有提高。但失業預期仍在11.5%高位,股市財富效應縮小,經濟復蘇乏力可能再次影響脆弱的財政支援,歐元區經濟短期仍難以持續穩定復蘇。

  日本經濟在消費稅衝擊下大幅下滑,二季度GDP環比折年率下降7.1%,其中工業生産在7-8月降幅有所收窄,出口增速有所提高,預示三季度經濟反彈可能性較大,在持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作用下,通貨緊縮局面開始轉變,受高額政府債務和出口中國放緩影響,未來經濟仍將在低位波動。

  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投資和工業乏力、貿易壁壘衝突導致多數發展中國家增速緩慢,只有印度、東盟和南韓表現略好。印度經濟再次提高,在工業生産和出口帶動下,二季度增長5.7%,為十個季度以來最高。東盟和南韓經濟稍有起色,二季度分別增長4.2%和3.5%,通脹壓力放緩,近期經濟有望保持相對平穩。巴西投資和工業活動萎縮,帶動經濟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回落,二季度下降0.8%。俄羅斯受美歐制裁和反制裁影響,工業、投資和消費低迷,二季度經濟僅增長0.8%,較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南非受到採礦業和製造業拖累,二季度經濟增長回落至1%,鉑金行業大罷工的影響尚未消除,PMI仍在50以下。

  三是世界經濟運作風險有所增加。首先,發達國家量化寬鬆和長期低利率引起投機資本波動,未來美國政策調整可能再次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一些國家股市正在經歷變化。發達國家特別是歐元區和日本的政府債務仍在較高水準,風險仍不容低估。其次,地緣風險已變得更加相關。目前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中東動蕩也未顯著影響能源價格水準或波動性,但不排除今後可能會變化,從而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再次,歐元區和日本復蘇可能停滯,需求可能進一步減弱,低通脹或者通縮陰影尚未完全擺脫,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影響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

  三因素決定世界經濟走勢

  世界經濟之所以呈現以上特點,主要原因在於世界經濟復蘇的持久動力尚未形成,各國發展不均衡程度差別較大,為在未來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主要國家博弈不斷,導致風險多發。

  一是世界經濟復蘇的持久動力尚未形成。歷史表明,世界經濟走出危機離不開技術革命、世界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這三方面都有發展又都有待突破。首先是世界範圍技術革命還在不斷積累。儘管美歐等國在新能源、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等領域已經有所突破,但與前幾次大的工業革命相比,在技術創新、應用範圍、影響廣度、變革深度等方面都還有一定距離,還不足以帶動世界經濟快速復蘇。其次是世界貿易仍在低位運作。WTO今年4月曾樂觀預計今明兩年世界貿易分別增長4.7%和5.3% ,9月底則降為3.1%和4%,這就意味著未來兩年世界貿易還無法恢復到此前20年5.3%的平均增速。其中出口歐元區和日本放慢明顯,進口則是日本和發展中國家偏慢。與此相關,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在1000上下徘徊,低於2013年水準。

  再次是世界投資恢復有限。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FDI較上年增長9.1%,接近國際金融危機前三年的平均水準。其中,發達經濟體吸引外資增長9.5%,但僅為2007年曆史峰值的44%;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7780億美元,增長6.7%,規模連續兩年超過發達國家。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全球FDI流量2014年將達16180億美元,增長11.5%,發達國家增幅超過34%,發展中國家略有下降。未來兩年發達國家FDI增速有望快於發展中國家,但規模仍低於2007年2萬億美元的峰值水準。

  二是各國不均衡程度差異導致經濟分化。首先是美英等國的産業、區域、收入和金融結構相對均衡,處在國際分工頂端能最大限度分享世界貿易投資等經濟發展好處;整體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能將自身成本外部化;能源革命大大降低生産成本,經濟競爭能力進一步提升。其次是歐元區各國經濟發展差距大,金融一體化和財政分開矛盾無法克服。歐元區債務率今明兩年超過96%,希臘、愛爾蘭、義大利均超過100%,且2016年前仍有較高融資需求,高福利、高失業、高債務局面短期難改。能源供應受到烏克蘭事件影響,出口增速回落。再次是日本高端製造業出口一直是經濟增長動力,但今年財政和經常賬戶處於雙赤字,今明兩年日本債務率仍高達245%,政府到期還款和新增預算赤字佔GDP比重近50%,在發達國家中最高,經濟持續緊縮,發展新動力不足,且政策空間受到擠壓。最後是新興經濟體大部分結構性矛盾凸顯,俄羅斯産業結構單一,加上制裁反制裁等必然影響經濟發展;巴西、南非因為社會矛盾突出,改革進展緩慢,影響經濟發展;印度經濟憑藉低要素成本和利用美國戰略轉變,正在成為中國産業轉移承接者,經濟表現較好。

  三是各國競爭博弈加大發展風險。世界經濟處在探索復蘇和轉型的關鍵時期,為增強自身競爭力,主要經濟體博弈不斷,甚至會發生摩擦。

  首先是地緣風險,美歐在烏克蘭事件上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目前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即使如此已經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明顯負面影響。油氣收入佔俄羅斯財政收入的50%左右。測算表明,原油價格在104美元/桶,是俄羅斯財政收支平衡點,如果油價降至90美元/桶,2015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將減少1.2%,而目前已降至85美元/桶,油氣價格是俄羅斯財政和經濟的最大威脅。俄歐經濟聯繫緊密同樣影響歐洲增長,如雙向制裁對德國出口的負面影響較大。外部部門和製造業對德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重要性,超過西歐其他國家。俄羅斯經濟的下滑,以及相關不確定性,勢必拖累德國的投資計劃,未來不排除事態進一步升級可能。

  其次是金融波動風險,隨著美國經濟走強,美聯儲已結束資産購買計劃。加上推行服務於政治戰略的經濟政策,美元進入持續升值通道,美元指數今年以來連續上漲,漲幅已經超過6%,達到2010年以來的高點。預計明年中或下半年將開始小幅加息,在經濟金融聯繫如此緊密的情況下,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結構失衡尚未調整到位,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刺激資本大規模流動,屆時不排除發展中國家資金流出和資産價格下降可能,部分國家經濟難免受到衝擊。

  再次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隨著美元升值,以美元標價能源、金屬、糧食、肥料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均有所回落。WTI輕質原油和IPE原油價格分別降至每桶82美元和85美元左右,較年初分別下降15%和20%。黃金價格波動中下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和美國COMEX金價分別為245元/克和1250美元/盎司左右,均為2010年以來的低點。美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RB近兩年保持基本穩定,目前在460左右的相對低位。世界銀行預計,今明兩年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態勢還將延續,雖然有利於降低下游企業生産成本,但不利於能源資源生産國經濟發展和企業信心提升。

  最後是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結構性矛盾是否能夠及時得以緩解,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未來世界經濟仍將低位不均衡復蘇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消散,英美等國家憑藉其處在國際分工頂端、政策刺激市場信心恢復等開始復蘇,其他國家經濟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徹底改變,明年世界經濟還將延續今年不均衡的低位復蘇態勢。

  地緣變局、發達國家政策調整和發展中國家改革進展成為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幾個重大變數。儘管主要經濟體都在努力調整經濟結構性矛盾,拓寬發展空間,但制約復蘇因素短期內無法根本解決,因此未來幾年世界經濟還將延續低位復蘇、分化調整、風險不斷的態勢。綜合判斷,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3%左右,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事件,2015-2017年經濟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小幅提升,預計將在3.3%-3.8%之間波動。世界貿易和投資小幅非均衡復蘇,大宗商品價格趨穩,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還將繼續。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低位復蘇、分化明顯、風險增加的特點。明年乃至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將延續低位不均衡復蘇態勢,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發展中國家改革和地緣變化將成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變數。世界經濟徹底走出危機要靠供給側創新革命的突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