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日本經濟持續下行:難掩頹勢

  • 發佈時間:2014-10-15 10:43: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儘管日本政府和央行仍不斷強調日本經濟在溫和復蘇,但不斷持續産生的貿易逆差、並未得到改善的財政赤字、上調消費稅導致居民消費意願低靡等現狀,無不表明一個事實:日本經濟並沒有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為了緩和與中國之間僵硬的關係,從而對中日貿易有所幫助,日本一向強硬的態度最近出現轉折。然而,真正想有所改善,日本還需付諸實際行動。

  經濟持續下行

  直至今年8月,日本貿易仍持續呈現逆差達26個月。顯然,這種情況在9月份甚至今年整年都難以出現大逆轉。

  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商務部研究院亞洲非洲研究部研究員徐長文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現在可以看出,取得的成果有限,經濟雖然沒有繼續惡化,但是好轉並不明顯。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係副教授薛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雖然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日本經濟沒有出現大幅衰退現象,“但是安倍經濟學最初所提出的三個目標,包括增加日本大型企業利潤、提高勞動生産率和促進企業轉型,其中最關鍵的促進企業轉型根本沒有達到”。

  徐長文指出,日本經濟下滑明顯,尤其是在提高消費稅後,日本經濟下滑的速度超出此前的預期,並且,未來日本經濟在短時間內都很難有所好轉。

  從週邊環境來看,近幾個月,日本汽車、家電在國際市場的銷量一直持續下滑,可以預見,未來日本出口方面趨勢黯淡。而從日本國內經濟狀況來看,上調消費稅帶來的後遺症依然未能治愈。

  徐長文説,從8月中旬日本內閣公佈的數據來看,日本第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比一季度下降1.7%,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降幅不僅遠遠大於日本政府-5%的預測,而且超過經濟專家和民間研究機構-6%的預測,甚至大大超過1997年提高消費稅後-3.5%的降幅。

  事實上,隨著提高消費稅而來的還有一系列刺激政策,以及增加職員薪金等措施。但從近幾個月的數據可以看出,物價上漲造成的消費下滑和消費心理趨弱並未得到改善。此外,日元匯率近期加速貶值也在加速商品的價格上漲。

  據日本內閣府10月10日公佈的數字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後,9月份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二個月惡化,環比下滑1.3點,至39.9點,顯示日本經濟仍遭受4月1日消費稅提高3個百分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日本財政赤字也難以在短期內有所改善。

  據徐長文介紹,近20年來,日本一直用增加財政刺激經濟回升,並認為總會獲得好的結果,致使日本的公共債務總額已經超過1000萬億日元大關,佔GDP的250%。“每年僅負債的利息支出就已佔全年財政的2/3。”

  薛旭指出,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支出佔據了其財政赤字的大部分,這種結構難以改變。

  按照安倍的計劃,還將在2015年10月再次調高消費稅至10%。顯然這並非明智之舉。薛旭認為,儘管如此,目前並沒有出現明確信號表明日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辦法取代上調消費稅來解決其通縮嚴重的問題,所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日企望融冰中日經貿

  日本經濟下行、貿易逆差加劇,其中與中日貿易走低有很大關係。以日本財務省9月份發佈的貿易統計數據為例,8月份9485億日元的貿易逆差中,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就達2339億日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研究員張季風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在中國和日本經濟都不是特別糟糕、世界經濟也沒有大波動的情況下,中日金融合作一直停滯不前,這無疑深受兩國政治關係影響。當然,這也與政府間合作相關。”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數據顯示,儘管2014年上半年日本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5%,至780億美元,但與2012上半年兩國關係惡化前的水準相比仍低了11.7%。

  徐長文認為,除了政治關係緊張外,金融合作遲遲不落實也與中日兩國貿易和投資減少相關。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為3125.5億美元,同比下降5.1%。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日本對華投資24億美元,同比下降48.8%。

  為了修復中日關係,今年5月,中日兩國在青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的間隙舉行了2013年12月以來的首次部長級會議。此外,8月初,中日兩國外長還在緬甸舉行了會晤。

  據共同社10月10日報道,安倍晉三雖決定不在10月17日~20日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期間進行參拜,但仍打算自費供奉被稱為“真榊”的供品以代替參拜。

  與此同時,日本要求安倍政府掌握方向不要阻礙企業活動和貿易往來的呼聲則日益高漲,這從日本共同社以106家日本主要企業為對象實施的調查結果就可看出。大部分日企提出“希望考慮到對經濟的影響後作出對應”“希望能冷靜判斷並修復關係”“有必要從戰略互惠關係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發展關係”等意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