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經濟學家把脈世界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0-11 00:31: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鄭啟航  責任編輯:王斌

  本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兩大機構和眾多經濟學家共同為世界經濟“把脈”。儘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六年,但此次會議各大機構和經濟學家對世界經濟復蘇前景的研判依然不甚樂觀,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將繼續在充滿風險的復蘇之路上緩慢前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日公佈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將增長3.3%,比7月的預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這也是IMF今年以來第三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小幅降至1.8%和2.3%,歐元區經濟今明兩年增速降為2.2%和3.1%,日本今明兩年經濟增速降為0.9%和0.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降至4.4%和5.0%。該組織還將2015年全球增長預測小幅下調至3.8%。

  數據下調顯示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並不樂觀。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希克·巴蘇表示,在經歷去年短暫復蘇之後,近期出現一些危險信號,面臨著增長再度停滯的風險。

  短期來看,地緣政治局勢惡化、低利率環境下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為世界經濟帶來短期風險。而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表示,一些國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負債、高失業率在內的金融危機後續影響。但從中長期著眼,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嚴峻問題。布朗夏爾表示,勞動力人口老齡化是導致世界經濟潛在增長下降的重要原因。

  其次,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也讓就業問題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就業問題顯得更為嚴峻。巴蘇舉例説,“你可以坐在北京的辦公室,為一家美國公司工作,也可以在馬尼拉或孟買為歐洲或澳大利亞公司工作”,他認為這種結構性的轉變是導致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各種風險的因素之一。這讓發達國家面臨著比發展中國家更為嚴峻的就業問題。以美國為例,儘管美國就業數據近期表現搶眼,但是長期失業人員的規模還維持高位,成為美國經濟的潛在軟肋。

  再次,勞動人口老齡化和勞動生産率的弱增長遏制了潛在産出的增長。根據IMF的統計,2003-2008年間,全球平均潛在增長率接近4.5%,2010-2013年間約為3%到3.5%,而2014-2018年間可能會更低。IMF秘書長林建海表示,在沒有重大技術和生産率突破的情況下,潛在增長率會隨之降低。

  因而,IMF在報告中警告,世界經濟新舊矛盾交織讓復蘇態勢令人失望,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大多數經濟體仍需要將“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

  在這種形勢下,各國普遍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面臨進退兩難境地。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發達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援,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助於刺激居民增加消費支出以及企業增加投資。但另一方面,也助長了金融市場的過度冒險行為,導致不同國家的資産價格同步上升,脫離經濟基本面,市場波動性也降至歷史低位,説明投資者過於自滿,這將增加金融穩定風險,破壞全球經濟復蘇的可能性。為此,IMF建議,儘管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是萬全之策,但是發達經濟體應避免過早退出,並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來支援經濟復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