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取代中國成世界最大貿易順差國 評:需調整
- 發佈時間:2014-10-06 08: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導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德國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國。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每年都會出現大量的貿易順差,而且順差規模常年保持全球第一。這種順差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製造的強大優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就是IMF的最新報告,德國已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家。根據德國媒體的統計,去年,德國貿易順差達到了2600億美元,而中國的貿易順差是1950億美元。
德國貿易順差超過中國,背後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直觀的原因是,2006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超過30%,而且IMF認為人民幣匯率仍然被低估。
但是,德國的天量貿易順差,卻遭到了不少批評。有觀點就認為,德國出現鉅額貿易順差,是因為德國的貿易擴張犧牲了其他國家的利益。而美國去年年底發佈的半年度匯率報告也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德國。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固然值得驕傲,但從全球角度來講,最重要的是各國之間貿易均衡,共同發展。德國目前出現的情況以及受到的批評,從一個側面給我們今後的外貿發展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長遠來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國的外貿策略應該側重於培養長期穩固的友好貿易夥伴,順差固然值得自豪,但貿易發展還是應該順應全球發展趨勢,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經貿強國,帶領全世界開拓經濟復蘇和發展的新道路,這才是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應盡的職責。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學家徐洪才對此做獨家解讀。
經濟之聲:有數據顯示,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20多次達到世界第一的水準。這种經常性的大規模貿易順差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勁實力,但也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IMF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的貿易順差在去年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從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量來講,中國顯然比德國有優勢。為什麼德國會在現在超過中國,成為全球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
徐洪才:中國的貿易競爭力主要還是在低端産品。在貨物貿易方面,我們的順差比較大,但我們在服務貿易方面的逆差比較大,在這中間要抵消一部分。最近幾年,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累計升值比較多,另一方面,我們的出口貿易企業的成本上升得比較快,因此,我們經常項目失衡的情況有所改善。
總體來看,最近幾年我們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那按照國際上的標準,3%以內算是健康的標準。而美國的情況是逆差,大體上是保持在4600億美元左右,相對於它的GDP來説,相對於它的經濟規模來説,也就是3%左右,基本上也是在國際標準線上下徘徊。但德國的情況比較嚴重,德國大體上是在7.3%左右,也就是説去年它的經常項目的順差佔GDP比例達到7.3%,今年的情況微微有點上升。這種情況顯然違背了國際上大家公認的標準,美國對它提出質疑,我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經濟之聲:對於德國來講,貿易順差去年達到2600億美元,這對德國經濟的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大規模的貿易順差卻遭到多方的批評,美國甚至批評德國的貿易順差見威脅歐洲甚至是全球的經濟穩定。德國出現大規模貿易順差對於歐洲經濟的利弊各有哪些?全球貿易格局是否會因此出現明顯變化?
徐洪才:對於德國的貿易順差應該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對於歐洲來説,這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德國是歐盟經濟的龍頭,是核心,它的順差大,它的國力強大,經濟競爭力比較強的話,它可以更多的在這個歐盟地區中盡更多財政上的義務和責任,這對於歐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擺脫債務危機陰影有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歐洲內部的經濟不平衡,所以德國這種大量的出口必然擠壓、擠佔一些其他國家的利益、就業等。特別是德國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力對美國形成了直接威脅,所以我覺得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主要還是因為德國強大的出口優勢、技術競爭優勢擠佔了美國的份額,直接和美國形成了競爭。
相比之下,從德國跟中國以及美國和中國的國際分工來看,相對來説我們是垂直分工,也就是説我們在低端,在加工貿易、貨物貿易方面有一些成本優勢,但在高端方面我們沒法進行比對,而德國和美國是直接競爭關係。
經濟之聲:回過頭來看,德國出現鉅額貿易順差,遭到多方批評,這種情況其實對於中國來説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教訓。您覺得,在處理貿易平衡問題方面,我們從中能夠得到哪些啟示?
徐洪才:我們下一步要把貿易的平衡、對外的平衡、國際收支的平衡作為一項基本的政策目標,這裡頭要分析我們的結構,我們經常項目裏頭的貨物貿易是大量順差的,但屬於産業分工比較低端的位置,因此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還要提高技術的含量,轉型升級,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另一方面,我們服務貿易這一塊有大量的逆差,主要是在運輸和旅遊這兩大塊形成了逆差,因此我們還要進一步對外開放,通過開放來提升我們服務業的競爭力。
服務貿易的逆差對於我們貨物貿易的順差有一定抵消作用,但總體上看,我們應該注重這種平衡關係,特別是我們現在在資本和金融項目這一塊有所好轉,因為現在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這有利於進一步平衡。同時,我們要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減少出口,促進進一步的平衡,這對我們國內內需的提振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經濟之聲:從長期來看,中國經貿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國際環境,所以,外貿的平衡是更加重要的層面,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如何保持外貿的平衡,推動國際貿易的均衡發展?
徐洪才:中國是一個大國,但目前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要彌補一些短板,進一步開放,向國際遊戲規則靠攏。另一方面,也要盡國際責任,要和主要的國際貿易夥伴處理好關係。同時要構建一個良好、公平、有序的國際貿易投資新秩序,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有所貢獻。
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過去幾年我們的發展勢頭非常好,屬於一個區間平衡的態勢,但我們面臨很多結構性問題,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