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歐美反撲 難撼家電中韓雙雄格局

  • 發佈時間:2014-09-18 10:30: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正當全球家電行業頻繁聚焦中日韓陣營時,歐美企業惠而浦、伊萊克斯相繼借大規模並購發聲,雙方不斷鞏固歐美地區市場的舉動,也讓未來全球家電産業格局走勢再度朦朧。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這一舉措的確會延緩中韓企業佔領歐美市場的步伐,但卻無法阻礙中韓家電企業的崛起之勢。預計未來5-10年,中韓家電企業基本上會聯手壟斷全球家電市場。

  家電業現200億跨國並購

  日前,美國通用電氣(GE)對家電業務出售資訊的宣佈,正式打破了此前種種有關中國家電企業收購的傳言猜測。最終伊萊克斯以33億美元(約202億元)的高價收入囊中,這一價格較此前傳聞的25億美元收購價高出32%,對於最終價格的確定,伊萊克斯中國區總經辦負責人表示,目前並沒有收到相關消息,不予置評。

  而就在大約兩個月前,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宣佈,擬斥資7.58億歐元收購義大利企業意黛喜60.4%的股權。

  由於這兩次被收購企業均是歐美家電老品牌,不僅在歐美地區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且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因此吸引了包括中國家電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參與競價。此前在意黛喜出售前,便有知情人士透露稱,海爾、伊萊克斯、惠而浦都在與之洽談,長虹更是溢價9.1%參與競購,當時正恰逢四川長虹子公司美菱電器停牌,引發了長虹參與收購意黛喜的傳聞。

  對於這兩家歐美家電巨頭的相繼收購,奧維諮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則表示,主要是雙方想要滲透對方市場。伊萊克斯的強勢區域在歐洲,2013年,在伊萊克斯集團銷售總額中,西歐佔28%,北美為32%,通過此次收購GE家電業務,能夠進一步延伸伊萊克斯在北美市場的滲透和競爭力。惠而浦總部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奔騰港,通過收購意黛喜,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其歐洲市場的發展速度。

  在張彥斌看來,這兩起收購不僅僅使歐美地區家電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同時也提高了歐美家電市場的進入門檻,增加了中日韓三國家電企業進入歐美市場的速度。

  事實上,隨著中國家電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早已將目光轉向全球家電市場,尤其是難度較大的歐美區域。早在2011年、2012年,海爾集團便相繼收購了三洋電機東南亞、日本資産和紐西蘭國寶級家電品牌斐雪派克。而格力則是直接將廣告打到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老牌企業剝離家電業務

  對於家電業近年來連續出現數起跨國並購,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主要是企業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産業技術升級脫節等種種因素,使得家電業務盈利不佳甚至虧損,致使企業選擇削弱和剝離家電業務,轉而投向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

  此次GE家電業務的出售,正是因為其家電業務盈利能力較低。數據顯示,2013年,GE家電業務銷售收入為83億美元,佔公司總銷售收入的6%;利潤為3.8億美元,僅為GE全部利潤的2%。GE方面也公開表示,此次出售非核心資産,轉而集中發展較高利潤及發展潛力較佳的業務,符合集團一貫長遠的資本重整目標。事實上,早在2008年GE便嘗試出售家電業務,但未能成功。

  而2011年,三洋將在日本和東南亞的9家全資或合資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海爾,則是因為企業經營不善,連續虧損。自2002年開始,三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到2009年,松下宣佈完成46億美元的優先股轉換,獲得三洋50.27%的股權,然而,被松下收購後的三洋繼續虧損。

  事實上,日本、歐美等家電企業選擇出售家電業務時,往往是因為企業選擇發展一些利潤更高、門檻更高的領域。如日本東芝、日立,企業的核心業務在於電力設備、交通設施、醫療設備、電機等,其家電業務佔整體營業額不到10%,對於松下來説,近年來也在大力壓縮家電業務,進軍電池、新能源、醫療等領域,歐美很多企業也是如此,如飛利浦業務主要集中在照明、醫療等領域,家電業務經過不斷剝離,只剩下小家電。

  而包括中國家電企業在內的很多家電企業,正好有國際化的需求,收購當地企業正是最快速且便捷的方法之一,因此會有很多企業願意接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此前也表示,在過去幾年,國際家電市場普遍不樂觀,許多家電製造商生存艱難。選擇此時並購不僅預算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且雙方的政府部門對此也持積極態度。

  全球家電將向中韓看齊

  儘管惠而浦、伊萊克斯率先在歐美地區發起家電整合,但這一舉措也難以改變未來全球家電的發展格局。在梁振鵬看來,未來5-10年,歐洲和美國的家電企業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少,甚至不排除陸續還有企業(如飛利浦、西門子)剝離家電業務,而日本家電業務在快速衰退,謀求轉型,中國家電企業和南韓家電企業基本上會聯手壟斷全球家電市場。

  事實上,在黑電整機市場,歐美地區早已完全放棄,只是在一些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領域還在生産。如美國康寧公司,還在從事液晶玻璃基板生産,飛利浦也還在運營一些與電子晶片、元器件相關的産業。

  白電市場,從全球家電格局來説,仍以中國、日本、南韓為主。梁振鵬指出,儘管惠而浦、伊萊克斯等品牌在歐美市場優勢明顯,但是在其他地區如中國市場卻表現較差。

  相比來説,現階段南韓家電企業優勢較為明顯。南韓三星和LG均是全産業鏈模式,不管是白色家電還是黑色家電,上游核心零部件都在自己生産。這種垂直産業鏈的整合優勢帶來的成本優勢,是很多企業難以企及的。中國家電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樣在於價格競爭力較強,憑藉低廉的土地使用和人工成本,生産成本較低。

  而背靠全球最大的家電消費市場,智慧化則有可能是中國家電企業趕超南韓企業的機會。在中國家電商業協會行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看來,如今家電行業整體向智慧化、網際網路化轉型,而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沿。當日韓企業不斷研發OLED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同時,國內家電企業卻將智慧化服務、應用推向一波波高潮,佔領了市場先機。

  此外,中國市場作為全球家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據中國市場就是變相佔領全球市場,這也是飛利浦、惠而浦等企業收購國內家電企業,三星、LG在國內建廠的原因所在。洪仕斌認為,不管是從政策扶持還是對市場的了解,中國家電企業都要更具天時、地利、人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從主導國內家電市場到主導全球家電市場並不遙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