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英媒:預言印度趕超中國為時早 莫迪政策引關注

  • 發佈時間:2014-09-03 10: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英國金融時報網報道説,從印度談到中國時的語氣中,你會發現印度自我感覺更好了。在2010年之前那幾年的經濟繁榮期時,許多看好本國的印度人曾預言,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將趕上它的鄰居中國,達到2位數的增長率。然而,這個預言始終未實現。相反,政治上多年無所作為、腐敗醜聞層出不窮,讓印度的樂觀主義者也變得謹慎起來。

  眼下似乎又出現了將印度與中國相比的苗頭,反映出印度在就任剛滿百日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領導下,開始重新煥發活力。但在復蘇仍然緩慢而脆弱的情況下,這種苗頭也令人擔憂--它或許是過度自信的信號。

  最新樂觀情緒源8月29日發佈的數據,印度第一季度增長強勁,超越此前的預期,增長率達到5.7%,為2012年初以來最高值。連續2年持平的工業增長率也出現猛增。

  印度財長阿倫?亞特力上週末預測,未來幾個季度情況還會更好。投資者也認同這種預測,本月1日將股價推高至創紀錄水準。鋻於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放緩至7%的趨勢,預言印度經濟增速或許會超越中國不再顯得荒誕不經了。

  印度最大資産管理公司HDFC共同基金的主管普拉尚特·賈殷表示,印度在幾年後就將超越中國,成為全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大型發展中經濟體。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舍坦·阿雅也認同這種觀點。“或許在3年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不斷放緩,確實,印度的增長速度將更高。”他説,“如果印度政府足夠果敢,或許還要不了3年。”

  諷刺的是,莫迪跟印度經濟此次反彈關係不大,甚至可以説毫無關係。8月29日的數據涵蓋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他上臺之前,而他領導的政府在掃除阻礙投資的官僚障礙方面進展緩慢。

  此次反彈更應該歸功於1年前上任的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他採取措施抑制通脹,幫助重振商界信心。上一屆印度政府遲來的減支行動也有功勞,來自國際的壓力(這種壓力去年衝擊了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減輕也是促使本次反彈出現的原因。

  然而,印度在整體上信心回歸要歸功於莫迪。他在5月份以壓倒性多數勝出、當選總理,他那種目標明確、毫不含糊的的作風,以及支援企業的名聲,都提升了市場信心。在多年缺乏主心骨之後,印度如今有了一位有領袖風範的總理,這一點在上週末他帶著多名商界領袖前往日本招商引資的時候表露無遺。

  儘管如此,人們仍有充分理由對印度突然強勁起來的增長步伐保持警惕。經濟學家警告稱,要達到更嚴格的財政赤字目標,莫迪將不得不進一步減支。因此在未來幾個季度,印度經濟很有可能再次回落。

  即便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分析師認為,沒有莫迪迄今避免推行的改革(比如放鬆對勞動力市場的種種限制),印度再度實現8%至9%增長率的機會微乎其微。國際前景也遠遠算不上樂觀。拉詹表示,印度對美國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準備得更充分了。但他仍滿懷擔憂地警告稱,等到流動性枯竭的時候,可能爆發一場全球危機;與此同時,他還在大量囤積美元儲備。這些跡象算不上令人放心。

  部分出於這種原因,這次人們在將印度與中國相比的時候也更加謹慎,只是預言印度的增長率將逐漸趨近中國。以前,人們曾宣稱印度的經濟模式將被證明比中國更先進,得益於印度更年輕的人口結構、印度的民主體制、以及英語普及程度。事實證明這些預言錯得如此離譜,以至於沒有多少人會倉促重提。

  相反,目前的風險在於:印度經濟的微反彈可能會減輕政府面臨的做出得罪人的決策的壓力。懷疑論者説,印度只在面臨災難的時候才會推行經濟改革,比如印度曾在1991年國際收支危機之後推行經濟改革。在謀求追趕中國之際,莫迪有絕佳機會來證明這些懷疑論者錯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