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廣西借力國家戰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1-08 18:58: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王國雷是廣西南寧市一家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由於工作需要,他每年需要多次往返港澳地區。

  “由於我的戶籍地在廣西北海,每次在南寧辦理赴港澳商務簽注手續很麻煩,而且需要很長的審核時間。”王國雷説,“今年開始異地辦理簽注,方便多了,不僅取消了發函核查環節,各種手續都簡單不少。”

  王國雷感受到的變化,正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推動戶籍同城化改革的成果。通過一系列同城化改革,這個200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經濟區,將充分整合6個城市的優勢資源,逐步形成開放度高的新型城市群。統計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6市外貿合計進出口1857.3億元,佔同期廣西進出口總值的84.3%。

  為破除一體化發展障礙,2014年11月,北部灣經濟區正式啟動關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改革。改革後,貨物平均通關時間減少50%,通關成本降低近30%。

  與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發展遙相呼應,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珠江—西江經濟帶正在加緊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按照規劃,廣西將用3年左右時間開展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初步確定的166個項目將投資6000多億元。

  西江經濟帶的建設有效推動了沿江城市的發展。在西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之一的廣西貴港市,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作為西江黃金水道建設的控制性重大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61.3億千瓦時。與此同時,貴港港貨物吞吐量大幅提升,2014年預計突破5200萬噸。

  南寧、柳州、梧州、貴港、來賓等沿江7市,如今因西江經濟帶聯成一體。目前,作為珠江主幹流的西江全線通航里程達5634公里,廣西內河港口千噸級以上泊位超過100個,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等綜合交通運輸主骨架已初步形成,西江黃金水道基本建成。

  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趙明龍説,以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為動力,廣西提出了“雙核驅動”的發展戰略,通過破解影響區域協調發展的各種難題,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措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廣西區域經濟出現了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區域協調發展的腳步在廣西北部正不斷邁進。作為中國旅遊業發展標誌性城市,桂林市將於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勝地這一目標已明確為國家戰略。最新統計顯示,2014年,桂林接待遊客達3830萬人次,同比增長7%;旅遊總收入520億元,增長20.5%。

  “近年來,除鞏固山水觀光旅遊外,桂林市加快向休閒度假、會展商務、生態體驗等多元複合型旅遊模式轉變。”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介紹,51國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東盟10國旅遊團144小時入境免簽等系列政策獲批,有效推動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建設。

  趙明龍説,繼北部灣經濟區、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際戰略,“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和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有望獲批,屆時廣西將實現國家戰略全覆蓋,這將進一步推動廣西在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融入國內國際開放格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