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新疆地膜污染嚴重影響土壤再生力 凸顯法律缺失

  • 發佈時間:2014-08-29 07:1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新疆地膜覆蓋種植作物面積4700萬畝,是全國地膜覆蓋種植面積最大、地膜用量最多的省區,而年回收治理量僅為132萬畝,佔整體覆蓋面積的2%至3%。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2009年和2010年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新疆地膜覆蓋田地中每畝的地膜殘留量是16.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到5倍。近日,記者對新疆地膜污染情況進行調查。

  令人糾結的地膜

  新疆精河縣大河沿子鎮農民郭忠平站在自家25畝棉田前,喜憂參半。再過不久,就是棉花收穫的季節,到時田間殘留的地膜又會成為他的煩惱。

  郭忠平説,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地膜厚度為0.008毫米,每畝使用4.8千克至5千克。地膜雖然有利於保護作物的生長,但秋收後,地膜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曬,化作一片片殘膜,回收難度極大,且因為翻地時間受限(棉花收穫後兩周內必須翻地,為來年播種做準備),當地農民基本未對地膜做過回收工作。

  據了解,殘膜嚴重影響土壤的再生産能力,威脅並破壞農業環境、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産的可持續發展,而增加地膜的厚度則有利於殘膜的回收。

  記者問:如果市場上的地膜厚度增加了,你是否會選擇購買?郭忠平果斷搖頭。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一畝地的價格為60元,需使用5公斤0.008毫米的地膜,每公斤12.5元,要花費62.5元;種子、施肥、澆水等費用1300元;平均産量每畝地350公斤,雇用拾花工按每公斤2.4元計算,共需840元。以去年的棉花價格每公斤8元計算,共收入2800元,每畝地只能賺537.5元。

  “如果地膜厚度增加至0.01毫米,每公斤的價格會在15元左右,投入成本增加了,還能賺什麼錢?”郭忠平説。

  如何治理“地魔”

  “地膜污染愈演愈烈與目前治理方面沒有任何法律依據有關。”新疆自治區農業廳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處處長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説,一些中小企業正是鑽了法律的空子,生産出諸多不合格的地膜,使得污染情況更為嚴重。

  努爾穆罕默德·祖農介紹,40年前,我國引進地膜技術時厚度為0.015毫米,經過作物的一個生長期,地膜仍然完好無損,可以全部收回來。為了減輕農民負擔,1992年,國家頒布了農用地膜的使用標準,企業生産地膜標準應達到0.008毫米至0.02毫米,允許地膜在加工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在0.008的基準上上下浮動0.002到0.003毫米。一些企業正是鑽了這一空子,取浮動後的低值,將地膜生産標準自行調至0.005毫米至0.008毫米之間。還有一些企業直接生産0.005毫米的地膜,且在生産過程中還添加了比全新聚乙烯材料便宜很多的可再生料,導致地膜老化速度加快,品質大幅下降。

  中國農業科學院曾在石河子做過調查,1畝地的殘膜數量可達到20萬塊到30萬塊,大小只有巴掌甚至指甲蓋大,根本無法回收。

  據了解,近年來,新疆為緩解地膜污染的情況,編制了《2013-2020年新疆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和《新疆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指導意見》等,但僅僅停留在指導層面,並無法律約束力。

  出臺新規治殘膜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02年至今,國家通過提供農業清潔生産項目,先後給新疆安排了數十個縣市,投資2億多元,開始廢舊地膜污染治理。同時,新疆結合國家農業清潔生産項目安排專項基金,在承擔國家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的13個縣市開展地膜污染治理示範,對農民使用並回收0.01毫米厚的地膜進行補貼,加強機械收膜技術創新,加大地膜回收企業規模建設的力度。

  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説,一直以來,殘膜對農作物産量的影響並不明顯,原因在於國家通過增加作物播種密度的技術手段來保證産量,而當前,播種密度接近極限,治理地膜污染刻不容緩,唯一齣路就是增加其厚度。

  據了解,新疆農用地膜的新標准將於今年9月出臺,新標準中明確要求,生産企業必鬚生産厚度為0.01毫米的地膜。

  目前,新疆全區共有地膜生産企業1000多家,在新標準實施前,新疆各職能部門已開始對地膜企業進行整頓,對小作坊式、設備簡陋、産能落後的企業一律予以關停整頓。

  另外,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辦還將地膜污染治理條例納入立項調研計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田廢舊地膜綜合治理條例”有望在明年出臺。屆時,或將對新疆全區廢舊地膜污染的治理起到促進作用。(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古雪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