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柳州實現工業與生態和諧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8-25 01:0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孫志平 程群 李斌 黃浩銘   責任編輯:王斌

  這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城市,人們曾在這裡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白蓮洞古人類的月夜篝火,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倡學鑿井,歌仙劉三姐的悠揚歌聲,旅行家徐霞客的探幽足跡……

  這是一座近代知名的工業城市,1916年這裡開辦第一個電燈公司,1928年機械廠破土動工,這裡和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這裡已是全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

  這裡就是廣西柳州市。作為一座工業城市,柳州曾面臨轉型的困惑和煩惱。近年來,圍繞“實業興市、開放強柳”發展戰略,通過加大經濟轉型升級力度,優化調整工業結構,柳州實現了經濟突圍發展,逐步構建起科學合理的現代産業體系,實現了工業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有人形容柳州是“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柳州作為中國西部工業城市,其工業發展轉型歷程或許能為一些工業城市提供參考的“轉型樣板”。

  吃老本還是再創業?———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工業基地”變身“汽車之城”

  “今年上半年,我國自主汽車品牌整體市場份額持續下滑,但東風柳汽實現了逆勢高速增長。”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覃柳明説,東風柳汽上半年實現産銷汽車136228輛,同比增長22.6%,其中M PV品牌菱智月銷近1.2萬輛,在M PV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柳州造車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軍閥混戰後,資源奇缺,汽油價格飛漲,以木炭煤氣機替代汽油機作為汽車動力的試驗在國內應運而生。柳州機械廠試驗組“本土專家”夜以繼日的奮戰,技術難題奇跡般被攻克。

  木炭車,柳州人生産出廣西有史以來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輛汽車,它的誕生推動了柳州近代工業的發展。

  汽車産業是柳州工業的縮影,上世紀以來柳州一直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柳州佈局了一大批工業項目。到改革開放前,柳州初步形成了機械、冶金、建材、化工、紡織、輕工、電力、電子、森林工業組成的工業産業體系,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形成了柳州工業長遠發展的基本框架。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柳州成為了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全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1992年,柳州成為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第一個工業總産值超過百億元的城市。

  20世紀初,因結構不合理、産品落後、成本上升及市場萎縮等因素,加上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給國有企業的沉重包袱,柳州工業發展開始面臨重重困難。

  吃老本還是再創業?面對困難,柳州再次堅定地舉起“工業立柳”的大旗“二次創業,再造一個工業柳州”的發展戰略被提出。

  “我們緊緊抓住汽車、機械、冶金三大支柱産業,順勢而為,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助推經濟升級。”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説,“經濟升級”就是要通過“二次創業”,堅持高端戰略取向,瞄準先進的産業結構,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柳州國民經濟的規模、結構、層級、品質和效益有一個質的飛躍。

  “再創業”取得了積極成效:2013年,柳州市工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工業總産值突破4000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三大支柱産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72%。

  如今,柳州成為中國唯一同時擁有上汽、一汽、東風、重汽等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産基地的城市,作為面向東盟市場的汽車産業橋頭堡,已培育出“五菱“乘龍”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國汽車知名品牌。

  柳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文剛説,今年上半年,柳州生産汽車108 .1萬輛,預計全年産量將突破200萬輛,佔全國汽車産量的9%左右,柳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城”。

  追求數量還是增加含金量?———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製造之城”變身“創造之城”

  鋼材、微型車、牙膏……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柳州製造”的産品。文剛説,柳州此前的工業發展規模雖然很大,但部分産品含金量並不高,産品多處於産業鏈的中下游,只能依靠追求數量獲得效益“可以説掙的都是血汗錢”。

  追求數量還是增加含金量“柳州原來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城市,擁有非常傳統的鋼鐵、汽車、工程機械、水泥、化工等産業。如果不進行柳州‘創造’,我們就會被淘汰。”鄭俊康説,要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帶動企業快速發展,增強企業生命力。

  依託自主創新,越來越多的柳州製造走向産業鏈的中高端。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再製造生産車間,記者看到一些廢舊的機械産品正被進行修復改造。

  “柳工2008年開展再製造業務,從單純更換零件到尺寸恢復,從零星閥類零件到變速箱、驅動橋等批量再製造,公司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再製造産品的獲批企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建兵説,以先進技術和産業化生産為手段,再製造後的産品品質和性能不低於新品,有些還超過新品。

  技術改造和新上生産線後,上汽通用五菱把觸角伸向中高端領域。在柳州汽車城的上汽通用五菱生産基地,一輛輛寶駿汽車正被組裝出廠。工作人員稱:“寶駿730上市僅17天,訂單數就已突破2萬台,上市兩周來,以每天超過700台的訂單數,即平均2分鐘訂出一台車的速度增長。”

  “目前,柳州支柱産業的大型企業生産裝備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80%,先進控制技術在流程型生産企業中應用普及率達到90%。”文剛介紹,通過工業化與資訊化的融合互動,推進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全面提升産業技術水準,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傳統産業由規模擴張向效益增值的根本轉變,從“柳州製造”向“柳州創造”轉變。

  發展工業還是保護生態?———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酸雨之都”變身“宜居之城”

  “想不到江水這麼清澈,完全聞不到異味,晚上在江中游泳真是一種享受。”遊客黃衝到廣西柳州旅遊的第一天,就帶著全家到柳江暢遊了一番。

  由於兩岸如畫的風景,柳江被人稱為“百里柳江、百里畫廊”。在柳江邊的親水準臺,除了黃衝一家人,還有大批的柳州市民,有的到江中游泳划艇,有的沿著江邊慢跑,有的在觀賞江對岸的人工瀑布。

  “你們根本沒法想像,這麼漂亮的人工瀑布以前竟是印染廠的排污口。”在柳州生活了40多年的市民李柏偉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柳州,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從近50條溝渠直入柳江,尤其是市區不到9公里長的河段竟分佈著30多條排污溝渠,不斷排放著污水。

  上個世紀的柳州,大批工廠在市區拔地而起,依江而建,市區煙囪林立,濃煙滾滾。

  “工業的發展使大氣遭到嚴重污染,酸雨頻率居高不下,柳州過去有十雨九酸的説法。柳州也被人們稱作‘酸雨之都’。”柳州市環保局總工程師覃國琴説。

  柳州環保部門的記錄顯示,柳州酸雨最厲害時,PH值低於4,許多山峰變成“白頭山”,市民的呼吸道疾病逐年上升。覃國琴説,因為酸雨影響,停在路邊的自行車、窗戶的防盜網很容易生銹。最誇張的時候,雨水滴到人頭上,頭皮都會發麻。

  發展工業還是保護生態?在這個問題面前,柳州人作出大膽決定,既要大力發展工業,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表面看似難以做到,卻在柳州逐步成為現實。

  文剛介紹,通過調整城市工業佈局,將一批重污染企業遷出市區,引導企業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集中,並要求企業在搬遷改造中提升清潔水準和污染防治能力。

  覃國琴介紹,2012年柳州成為全國首批、廣西首個向公眾發佈PM 2.5實時數據的城市。監測數據顯示,僅是今年7月,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天,優良率逾93%,達到國家新標準二級要求。

  為改善柳江水質,柳州投入42.11億元建成10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60 .5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93%,市區的工業和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後才能排放,柳江河飲用水保護河段水質常年保持國家Ⅲ類標準。

  “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老百姓角度思考,是柳州城市環境得到巨大改善的保證。”鄭俊康説,柳州從編制第一個城市發展規劃開始,整個城市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城市規劃佈局一脈相承,有序發展。“實施項目時,傾聽群眾的聲音,了解群眾的需求。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我們才開工實施。”

  “很多投入很大的城建、環保工程對G D P數據沒有多少貢獻,但卻能明顯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市民幸福感。”柳州市規劃局副局長李繼昭説,以“生態花園、五彩畫廊”工程為例,柳州在市內主要道路和景點種植色彩植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盛開的鮮花和繽紛的彩葉。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經濟轉型示範城市”“中國十大美麗城市”……一連串的榮譽是對這座工業城市環境的肯定。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名人帆船邀請賽、國際高空跳水邀請賽,柳州正以“水上娛樂運動之都”的嶄新名片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