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宏觀調控需為産業和動能轉換營造穩定環境
- 發佈時間:2016-02-02 17:15:50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2月2日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6)》發佈會今日在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如何為中國經濟的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轉換營造一個穩定的增長環境,成為2016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重要課題。
首先,不宜將中國經濟年均增長6.5%的政策底線等同於2016年的增長目標。經濟增長有其自身的慣性,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2015年持續下行,如果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5%,那麼“十三五”期間6.5%的平均增速將難以得到保證。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由2007年的14.2%降至2015年大約7.0%的水準,跌幅接近一半,已經進入與潛在增長率基本保持一致的穩定期。
其次,宏觀調控需明確擴張性立場,扭轉經濟下行預期,防範通縮風險。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成功實現了增速換擋,但不能將增速換擋片面理解為經濟增速的一路下行。中國經濟增速如果在“十三五”期間繼續沿著下降通道運作,將會形成一條長達十餘年的下行軌跡,強化經濟下行預期,對於穩定經濟是十分不利的。此外,中國經濟在2016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通縮,根據“金融加速”原理,通縮問題難以靠市場力量進行修復,必須依靠宏觀調控的有效介入。從中國近年來的宏觀調控看,“微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差,經濟增長的“下限保衛戰”越來越吃力。如果經濟增速長期處於下行通道,如果增長問題在短期內集中表現為總需求不足,那麼宏觀調控就該採取擴張性政策(包括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及時出手。
再次,在擴張性政策的預期之下,2016年貨幣政策調控可能會出臺一些強有力的刺激措施,包括M2預期增長率、新增貸款規模增長率均可能突破20%。在外匯佔款持續下降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會通過多次降準來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雖然中國目前的基準利率已低於CPI,但考慮到GDP平減指數和PPI均為負值,實際利率依然偏高,如果2016年中國的價格指數下行超預期,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有弊繞頻繁、大幅度地通過資産負債表中的資産方操作(SLF、MLF、PSL、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等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合理引導資金流向。
最後,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包括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提高運用市場化手段調控市場利率的能力、完善和加強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