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中日輿論調查:相互好感有升有降 前景不容樂觀

  • 發佈時間:2014-09-28 07:3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熊如夢  責任編輯:王斌

  人民網9月28日電 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以中日關係為焦點的“北京-東京論壇”今日將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截至今年,北京-東京論壇已走入第10個年頭。作為兩國最重要的民間交流平臺和兩國政府間對話的重要補充,值此十年之際,回顧梳理一下往屆論壇的主題和成果,顯得十分必要。

  下文是對近四年來,中日關係輿論調查變化動態。

  2014年第十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

  2014年9月9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次一年一度“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東京發佈。

  調查結果顯示:

  中日雙方相互好感度有升有降,總體難言樂觀;

  兩國公眾繼續看重中日關係,但對兩國關係現狀認可度達近十年最低,兩國國民感情仍然處於比較疏遠的狀況。普通公眾對日本“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對不好”的比率仍然高達86.8%,日本對華印象進一步惡化,認為“不好”或“相對不好”的比例高達93.0%,比去年的調查結果上升了2.9個百分點。

  領土問題對公眾影響出現一定程度弱化;

  新話題備受關注,“大氣污染”在日超過“釣魚島”成為關注首選;

  兩國民眾看重民間對話和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作用;

  雙方對經濟合作態度穩定,但認識分歧有所擴大;

  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渠道在朝多樣化發展。

  2013年第九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

  2013年8月7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九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發佈。

  調查結果顯示:

  兩國公眾始終看重中日關係,但對現狀的認可度急劇下降

  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兩國公眾對中日關係重要性的認同度始終維持在較高水準。但與去年相比,對中日關係重要性的認識在兩國均呈現微減之勢。

  中日雙方相互好感度降至九年來最低值

  調查顯示,中國的普通公眾對日好感度為5.2%,去年為31.8%﹔日本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度為9.6%,去年為15.6%。因受中日關係惡化的影響,兩國的普通公眾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與2012年相比均大幅下降並達到歷史最低水準。

  兩國關係前景不容樂觀,領土爭端仍是最大阻礙

  對於中日關係的未來發展,中國僅15.1%的普通公眾認為將“變好”或“相對變好”﹔持相同觀點的在日本公眾中佔13.1%。在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因素中,領土問題首當其衝。調查顯示,選擇“釣魚及其附屬島嶼/尖閣列島的領土爭端”是阻礙中日關係最主要的因素。

  兩國公眾對經濟合作的認識呈現分歧

  關於中日經濟關係,中國人普遍持積極態度,58.6%的普通公眾、73.1%的精英和高校師生認為“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可以實現合作共贏”,比率較2012年均有增長。

  但持相同看法的日本民眾和知識分子的比率大幅下降,分別從2012年的43.4%降為19.8%、84.4%降為73.9%。

  文化元素受關注度下降,涉爭議話題備受關注

  對問卷中“聽到‘日本’一詞,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的問題,超過半數的中國人選擇“釣魚島”。在日方的調查中,“中華料理”仍居首位,達39.7%。選擇“尖閣列島問題”、“反日情緒和反日遊行”的比率較去年上升,分別為34.1%(2012年為31.5%)、30.9%(2012年為19.5%)。

  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現實意義的認識有所不同

  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週年。在對條約現實意義的認識上,“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被中國人視為對當前最具重要意義。日本人選擇最多的條款是“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公眾和知識分子的比率分別為68.4%、77.1%。

  民間對話和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依然重要

  中國普通公眾有67.7%(2012年為80.1%)、精英和高校師生有78.6%(2012年為83.0%)認為中日兩國的民間對話和交流(留學、研討、藝術和文化交流等)對改善兩國關係“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持相應觀點的日方公眾有60.7%(2012年為74.3%)、知識分子有91.9%(2012年為95.0%)。但認為重要的比率在兩國都比2012年有所下降。

  媒體仍是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首要渠道

  連續九年的調查表明,新聞媒體始終是中日兩國國民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

  2012年第八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

  2012年6月20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八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日本東京發佈。

  調查結果顯示:

  中日關係重要性仍被高度認可,但發展現狀不被看好

  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兩國國民對中日關係重要性的認同度始終維持在較高水準。對於當前中日關係的現狀,中方調查顯示,42.9%的普通公眾認為“非常好”或“比較好”,比去年(54.5%)下降了11.6個百分點。日方調查顯示,7.4%的公眾認為中日關係現狀“非常好”或“總體來説比較好”。

  中日雙方相互好感度總體上略有回升

  2005-2012年曆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民對日好感度總體上呈上升趨勢。2011年出現下滑後,2012年普通公眾對日好感度又回升至31.8%。日本方面,有15.6%的公眾和41.3%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印象較好。兩國國民對彼此的認識越來越理性。

  兩國國民基本看好中日關係發展,領土問題是最大障礙

  調查顯示,對於中日關係的發展前景,有71.1%的普通民眾和50.9%的學生教師認為會“變好”或“維持平穩”。持相同觀點的日方民眾比例是58.4%,認為會“好轉”的知識分子的比例為33.1%。領土問題仍是影響中日關係發展的首因,釣魚島爭端是最主要的阻礙因素。

  文化元素受到關注,“歷史問題”等影響增強

  根據調查結果,在“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聯想詞是什麼”這一問題上,中方普通公眾首選的仍是日本的“電器産品”(51.3%)。日方調查顯示,對於公眾來説,“中華美食”、“釣魚島問題”的提及率分列前兩位,分別為39.9%和31.5%。其中,“釣魚島問題”的提及率比去年的25%略有上升。

  中日兩國的經濟發展對彼此均有益處

  同2011年的調查結果類似,2012年均有超過半數的中方普通公眾和學生教師認為“日本的經濟發展對於中國是有益的”,比例分別為56.3%和65.9%,與去年基本持平。持“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於日本是有益的”觀點的日方公眾的比例為43.4%,知識分子為84.4%,去年分別為41.9%和81.4%。

  兩國國民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基本持樂觀態度

  人民幣與日元在今年實現了直接交易。此舉有助於推動亞洲經濟一體化。中方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學生教師(50.1%)認為“人民幣不會代替美元,但會獲得代表亞洲的國際貨幣的穩定地位”。日方調查結果發現,認為“人民幣會發展成與日元、歐元同等地位”的公眾和知識分子分別為48.7%和60%。

  民間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中方超過八成的普通民眾(80.1%)和學生教師(83%)認同中日兩國的民間交流(留學、研討、藝術和文化交流等)對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性。持相應觀點的日方公眾和知識分子的比例則分別為74.3%和95%。

  媒體仍是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首選

  連續八年的調查表明,新聞媒體始終是中日兩國國民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調查中,中方分別有84.3%的普通公眾和81.7%的學生教師認為,新聞媒體是他們了解日本的最重要的渠道。持相同觀點的日方公眾的比例為96.3%和知識分子為82.5%。

  2011年第七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

  2011年8月11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七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發佈。

  調查結果顯示:

  相互好感度呈現一定程度波動

  調查發現,中國的普通公眾自2005年起對日好感度一直呈上升趨勢(11.6%-38.3%),但2011年,因受釣魚島撞船事件和福島核危機的影響,中國公眾對日好感度為28.6%,比去年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呈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

  日本方面,有20.8%的公眾和40.6%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印象較好,其比例分別比去年下降了6.5和10.8個百分點。

  領土問題是兩國關係發展最大障礙

  數據結果顯示,有58.4%的中國普通公眾和42.8%的學生教師把阻礙兩國關係發展歸因于“領土問題”。日方調查結果顯示,有63.2%的公眾和51.2%的知識分子首先選擇的是“領土問題”。

  中日關係重要仍是普遍共識

  連續五年的輿論調查結果均顯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是兩國民眾的普遍共識。中方調查結果顯示,83.1%的普通公眾和88.6%的學生教師認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日方持相同觀點的有77.6%的公眾和98.0%的知識分子。

  日本政府應對福島核危機表現未得到兩國國民認可

  調查顯示,50.9%的普通公眾和68.1%的學生教師認為日本政府在應對福島核危機時存在問題。而日本方面,有8成以上日本普通公眾認為日本政府所採取的應對方式有問題,知識分子的傾向更為顯著,98.2%的人選擇“有問題”。

  民間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得到廣泛認可

  調查顯示,中方分別有78.5%的普通公眾和78.7%的學生教師認為民間交流對於改善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持相應觀點的日方公眾和知識分子的比例則分別為73.9%和93.6%。

  媒體仍是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

  連續七年的調查表明,新聞媒體是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調查中,中方分別有86.8%的普通公眾和81%的學生教師表示新聞媒體是了解日本的最主要渠道。持相同觀點的日方公眾的比例為“94.3%”,知識分子為“90.0%”。

  經濟、文化元素仍受關注

  調查發現,在回答“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聯想詞是什麼”這一問題時,中方普通公眾選擇最多的是日本的“電器産品”(49.9%)。日方調查顯示,對於公眾來説,“中華美食”、“萬里長城”的提及率分列前兩位,分別為42.9%和27.9%。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了經濟、文化元素對兩國人民的影響力有所提升。

  據了解,“東京-北京”論壇是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發起和組織,中國新聞界、學術界與日本民間組織攜手,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加強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臺。自2005年開始,論壇已經舉辦了9屆。每年一次,在中日兩國交替召開。每屆論壇舉辦前,中日雙方同步進行兩國公眾輿論調查並在論壇上公佈和作出分析,為跟蹤兩國輿論和民眾情緒變化提供翔實資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