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多項經濟數據回穩 “結構”成“晴雨錶”

  • 發佈時間:2016-05-15 14: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銳  責任編輯:張少雷

  經歷了3月份的明顯回暖後,中國多個核心經濟指標在4月份集體放緩增速,傳統推動力喪失對增長的下拉與新經濟對增長的推動之間的力量對比變化,成為中國經濟當下最受關注的“晴雨錶”。

  在3月份明顯反彈營造出經濟“小陽春”景象後,中國核心經濟指標4月份全線回落回歸常態。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18.7%回落至4.1%、消費增速從10.5%回落至10.1%、投資增速也從10.7%回落至10.5%。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但依然難能可貴地獲得“正增長”,消費、投資也均穩定在一定的水準,這顯示出中國經濟“反彈缺乏動力、下行面臨支撐”的階段性特徵。

  有關分析提到的民間投資隱憂在當月數據中亦有所體現。今年1-4月份,中國民間投資增長5.2%,較一季度增速進一步回落0.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王寶濱表示,由於民間投資總量較大,其增速持續回落會制約中國投資平穩增長,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

  有分析指出,中國現在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而不是週期性的情況下,“進”才是“穩”的根基。

  從4月份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當月,工業技術改造、高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增速均超過15%,航太器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等高技術製造業的增速均超過20%。在消費方面,前四個月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高達25.6%。

  但在當前形勢下,“新動力”還難以挑大梁,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江源分析説,4月份,中國工業增速從3月份6.8%回落至6.0%,重要的原因就是偏弱的外需對出口的拖累以及鋼鐵、煤炭等産能過剩行業的負增長。

  在傳統動力將繼續衰減的情況下,是否有足夠多的新動力來“填補空缺”就成為中國經濟能否穩住的關鍵。因此,相比于經濟增速的短期波動,結構調整的進展是中國經濟當下更具代表性的“晴雨錶”。

  在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握政策的力度成為關鍵看點。一方面,決策者要防止政策過度,導致推高杠桿致更大風險,另一方面,決策者也需要避免政策不足,導致經濟出現失速。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4月份各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顯示復蘇基礎不穩固,穩增長還應發力。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日前也作出規劃,在未來3年推動303個交通項目,總投資近4.7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在貨幣政策上展現出審慎態度。4月份,中國關鍵金融數據增速下降:廣義貨幣(M2)增速比3月末低0.6個百分點,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縮減六成,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月減少1.65萬億元人民幣。

  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莊瑾亮對記者表示,廣義貨幣增速下降,體現了中央“不會單純依賴穩增長政策追求經濟增速”,政策重點是將中國經濟真正帶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車道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