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增長與就業,哪個更重要?

  • 發佈時間:2016-01-29 21:45: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陸曉明  責任編輯:王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日前召開的與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座談會上,談到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時指出:“今後要更多地關注一些其他的指標,首先是就業。”

  增長與就業,哪個更重要呢?這看上去像個偽命題:經濟增長帶來就業增加,增速下滑使失業增加,難道不是嗎?

  並不儘然,轉型期間可能更是如此。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GDP增速比上年下滑0.4個百分點,但城鎮就業增加了1100萬人,比上年還多增了30萬人,比政府的就業目標也高出100萬。

  這自然要歸功於第三産業的較快增長。去年我國第三産業增長8.3%,超過6.9%的整體經濟增速,更大幅超過6.1%的第二産業增速,第三産業已佔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50.5%。這一現象已被主流媒體充分引證為我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有力證據。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 羅奇也在其最新的博文《來自中國的錯誤警報》中指出:“中國服務業每單位産出所吸納的就業比第二産業多30%,服務業較快發展對控制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相同産出下三産比二産吸收更多就業意味著,在就業量相同時,三産就業人員的平均産出低於二産,即:三産的勞動生産率低於二産。換句話説,三産佔GDP的比重越增,二産的比重越降,則整體經濟的勞動生産率也就越低。

  比較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三次産業各自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可以發現,二産的勞動生産率(每人平均産出)是最高的,相當於一産勞動生産率的約6倍,相當於三産的1.3倍左右。因此,當大量農民工從生産率較低的農業部門向生産力較高的二産和三産部門轉移時,整體勞動生産率會大幅提高,從而推高經濟增長速度。

  然而,近年我國新增農民工快速遞減,2015年僅新增352萬,前年為501萬,2013年為633萬,2012年為983萬,2011年為1055萬。勞動力從低勞動生産率部門向高勞動生産率部門轉移萎縮,自然減緩了整體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從而減弱了經濟增長的動力。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第二産業産能過剩矛盾凸顯,二産的就業人數從2013年開始減少,而三産的就業持續增長,這意味著部分勞動力開始從生産率較高的二産部門向生産率較低的三産部門轉移,這顯然無助於平均勞動生産率的提高。

  影響我國經濟增速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但就業的跨部門變化所帶來的勞動生産率的變化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隨著農村可轉移勞動力的減少,就業從低生産率的農業向高生産率的二産和三産的轉移正在急劇放緩,另一方面,隨著工業佔GDP比重的持續萎縮和服務業比重的持續提高,就業從較高效的二産向較低效的三産的轉移還將加快,這將對整體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形成雙重抑制。這也是我國目前經濟減速並且換擋仍未到位的重要原因。

  不過,只要服務業的發展能為就業提供足夠的支撐,我們或許無需過於介意經濟增速的有序減緩。還是減少GDP情結,更多地關注就業吧。(記者 陸曉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