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安倍明確道歉才是與各國和解鑰匙

  • 發佈時間:2015-08-20 09: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雖然歷史教訓必須永遠銘記,但總需要一個為過去劃上句號的時候。”《金融時報》的社評用了《亞洲應該向前看》這個看似公允的標題,但通篇卻是表達為安倍開脫之意。

  這不奇怪,《金融時報》已經不再是英國招牌,而是日本的“製造”。視獨立采編權為生命的編輯們也犯不著為了國際公理與自己的老闆傷了和氣。

  如期推出的安倍談話雖然加入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侵略”“殖民統治”“反省”和“道歉”等關鍵詞,但實施的主體卻被有意模糊,關於反省和道歉也是以“歷代內閣所表明的”方式間接提到。

  有評論稱,安倍談話是國內外所有愛好和平力量施加壓力的結果,也是安倍權衡日本外交利益、國內保守勢力和民意基礎之後的畸形産物:寫入道歉,卻不直接;承認侵略,又説子孫後代不必肩負“謝罪的宿命”。

  如果僅為表達這種模棱兩可的意思而發表談話,實在沒有真切的意義。

  安倍談話確實迎合了國內的某些民眾,就在其發表講話的第二天,安倍支援率由7月的37.7%上升至43.2%。因為在日本國民當中,確實存在一種“這種道歉何時休”的不滿情緒。

  安倍的邏輯非常清楚:日本已陷入一種“道歉外交”的不光彩怪圈,他的使命就是為道歉打上“休止符”,讓日本的子孫後代甩掉歷史的包袱。

  慣常的分析多將日本與德國對比,但日本永遠不會成為另一個德國。勃蘭特的一跪以政府的姿態“埋葬了仇恨”,記住歷史的行為反倒讓絕大多數波蘭和德國的年輕人走出了歷史陰影。而日本忘記歷史的做法卻在繼續喚起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安倍談話後的第四天,安倍晉三的夫人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個人主頁宣稱參拜了靖國神社,並於15日造訪了神風特攻隊的遺址。而安倍閣僚不斷出現讓人生疑的言論及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讓世人更清楚地看到安倍的真心。

  鄰國不厭其煩地要求道歉其實是因為從未感覺到日本的徹底悔悟。安倍談話的主旨是要“面向未來”,但背離歷史的同時強調面向未來顯然缺乏誠意,給人的印像是左手尋求握手,右手揮起了拳頭。

  在亞洲鄰國面前,日本還沒有資格擺出“面向未來”的姿態,因為它還沒有走出過去。明確的道歉才是實現和解的鑰匙。(楊子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