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 “貴”在何處:薪資匯率能源成本

  • 發佈時間:2015-08-14 10: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中國製造産能過剩現象加劇、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變化,一些製造企業漸漸開始將部分工廠轉向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逐利乃資本天性,哪的成本更低,哪利潤更高,自然逃不過資本的敏銳嗅覺。資本與産業在成本與利潤驅動下的全球化轉移,更是客觀規律。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崛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人口紅利釋放出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而隨著中國東部地區的發展,各方面成本的抬升,一些製造業中心向西部甚至東南亞轉移,也同樣是這一規律的體現。

  應該説,放在全球化競爭的背景之下,比較優勢的變化引發資本與産業的轉移,的確是大勢所趨。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從最初全球製造業轉移的目的地,到面臨更多後起之秀,甚至具備後發優勢的競爭者,也是一個必然趨勢。對中國而言,當然必須直面而非回避。事實上,資本的逐利性以及製造業的轉移,對中國也並非全然是負面效應。

  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産業結構自身也有需要調整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依託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低端製造業,在中國也活不下去,製造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也是必然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説,製造業呈現向更低成本地區的轉移趨勢,或許不必過分擔憂。

  不過,相比製造業轉移本身,中國製造成本的迅速上升,或許更值得警惕。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成本已接近美國。該報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的經濟體,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製造成本指數是96,也就是説,同樣一件産品,在美國製造成本是1美元,那麼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成本差距已經微乎其微。即便人工成本有所抬升,但中國工人與美國同行的收入差距其實仍相當明顯。

  那麼,中國製造究竟“貴”在了哪兒?恐怕更值得反思和追問。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報告稱,10年前,中國的製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卻水漲船高。這主要歸咎於三個原因:一是中國工人的薪資提高了,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二是匯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天然氣成本從5.8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升到13.7美元,漲幅138%。事實上,相比上述成本的增長,由於國內資産尤其是固定資産的泡沫化,勢必抬升在中國投資興業的成本。此外,行政、稅收成本對於中國製造的成本抬升的作用,同樣不能忽略不計。而物流運輸費用的“高燒不退”,也有可能成為壓垮中國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此可見,是否有不必要的成本與內耗在遏制中國製造的競爭力,是值得追問的重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