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建亞投行可增中國對國際金融規則制定權

  • 發佈時間:2015-03-26 11:2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最近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事成為一個國際熱門話題。自英國宣佈申請加入亞投行後,其骨牌效應正在顯現。距3月底的最後時限還有幾天,不排除還在猶豫中的韓澳等國會加入。

  亞投行已成為中美新一輪博弈的工具,從眼下結果來看,中國已佔優勢。對亞投行的態度顯現美國和其盟友的分歧。在北京去年正式宣佈組建亞投行後,美國曾動用其強大的影響力,阻擾韓、日、澳等盟友不要急著加入,但現在G7集團中已經有四國“投奔”中國,表明美國抵制的努力失效。在英國向北京提出申請加入亞投行時,美國還第一時間發表評論,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而等到其他三國加入時,美國乾脆一言不發,只是強調其盟友加入與否自己決定。顯然,美國明白,自己的話也不那麼管用了。

  美國抵制亞投行的臺面上的理由是,亞投行的治理機制不明,新銀行將不符合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採用的環保標準、採購需求,以及其他保障措施標準,包括防止弱勢群體被從自己的土地上排擠出去的保護措施。但真實原因是,亞投行是世行和亞行的潛在競爭對手,後兩者分別由美日主導,美國擔心亞投行將成為中國撬動國際金融秩序、挑戰美國金融霸權的一個杠桿。因為現有國際金融組織是由西方國家所掌控的,它最大程度地代表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利益。而在美國看來,亞投行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顯示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試圖另起爐灶,進而同自己叫板。美國當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在無法阻止亞投行後,只有力圖“勸説”其盟友不要加入,以此削弱亞投行的影響力。

  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著眼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融資需求,以期推動亞洲共同發展。它和現有的多邊開發銀行形成合作互補關係,連亞行都承認,亞洲基礎設施融資市場需要更多的開發銀行進入。針對外界對亞投行的治理標準問題的疑惑,中國政府解釋,亞投行將遵循開放、包容、透明、負責和公平的原則設計其治理結構和運營政策,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好的做法,同時也要避免其走過的彎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從而打消了一些國家的疑慮。在第一批21個創始成員國簽署協議後,印尼、紐西蘭等國也陸續加入,目前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有30多個。

  英法德意等國決定加入亞投行,用英國財政部長奧斯本的話説,是“為英國和亞洲創造共同投資和增長的舉世無雙的機遇”,及從內部“確保該行透明運營”。這些國家作為亞洲多個前殖民地宗主國,在亞洲有深厚利益,自然不想被排斥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之外,不想錯失中國和亞洲發展的紅利。另外,它們也有從內部改造亞投行,使其從一開始就提高治理標準的打算,因此,與其無法阻擾亞投行,做個旁觀者,不如成為其中一員。這就是英法等國這次在對待亞投行的態度上同美國分道揚鑣的原因。

  中國外交部説,許多國家對於建立亞投行反應積極並予以支援,希望成為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奧斯本也預計,其他西方國家會參與進來,因為這些國傢俬下裏對亞投行的反響相當積極。歐洲議會在這些國家加入後,就鼓勵更多歐盟國家加入。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本人也表示,亞投行很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多邊機構,並有可能成為中國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澳方正在做出謹慎評估。在國際關係中,市場和利益是一張永恒的牌,若非關係國際公義和人類道義,特別是與國家利益沒有太大衝突,很難有國家能夠抵住市場和利益的誘惑。因此,如果哪天美國也申請加入亞投行,應該也不用意外。

  對中國而言,亞投行有助於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為“一路一帶”提供融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及增加中國對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權,這最後一點,直接和美國的利益衝突。

  總的來説,中國是現有國際體系的受益者,但在對國際經濟的治理上和在有關金融機構中,缺少話語權。隨著經濟實力的加強,中國需要謀取相應的治理權力。幾大國際金融組織雖然在表決權上也做了一些調整和改革,但遠未能滿足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要求。尤其是在最重要的國際貨幣組織的治理權方面,美國一直拒絕放棄一票否決的特權,對中國增加的份額也有限。並且,兩個重要的金融機構——世行和亞行,其行長人選也一直由美日霸佔(IMF總裁則長期由歐洲人出任)。

  組建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多邊開發機構,並非另起爐灶,而是和現有的國際多邊開發機構形成互。儘管如此,它對現有的國際多邊金融組織尤其是地區多邊開發機構來説,也會構成一種競爭關係,産生擠壓效應。如果不向中國等新興國家開放更大話語權,目前的國際多邊開發機構,很可能會失去更多市場乃至主導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