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五問錢去哪了?讓“糊塗賬”變成“明白賬”

  • 發佈時間:2014-12-30 09: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在公眾“陽光財政”的訴求下,近期輿論多聚焦于政府的預決算執行及“三公”經費等,但忽略了深入社會各角落的收費。在我們這樣的泱泱人口大國,任何一項小至幾元幾角的收費,一旦匯總計算,便是筆龐大的天文數字。這些資金是否存在“收得爽快,用得糊塗,去向成謎”的問題?《經濟》雜誌2014年度重點打造“錢花去哪兒了”系列報道,希望在“找錢”的過程中督促相關部門公開財政支出讓“糊塗賬”變成“明白賬”?

  調查一:北京2萬億元污水治理費花去哪兒了?

  北京市2012年總用水量為36億立方米,全年北京市污水排放總量15.20億立方米。其中只有83%污水得到了處理,將近20%污水——即2.6億立方米的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2013年北京市水務局部門預算中明確指出與污水治理相關的包含“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和“環境保護支出”,這兩項支出分別對應的是污水處理運作費支出和污水處理運作的收支缺口補貼,分別為84018.2萬元和18364.4萬元,總計102382.6萬元。

  2014年北京市水務局預算中,與污水治理相關的支出名稱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和“節能環保支出”,對應項目為污水處理運作費和污水處理運作的收支缺口補貼,分別為85000萬元和18364.4萬元,總計103364.4萬元。

  以此算來,最近這兩年僅從北京市水務局預算中投入污水治理的資金超過20億元。這20億元顯然都已經花出去,但是花去了哪?怎麼花的?治理效果是如何體現的?

  《經濟》記者聯繫上“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的北京市水務局,宣傳處負責人以最近忙著帶媒體參觀南水北調工程抽不出時間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卻給記者發了一份看起來像工作彙報的《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推進首都水環境持續改善》。

  一位在北京排水集團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記者,北京市的污水處理費全額由北京市水務局管理,全市城區的污水治理主要由北京排水集團負責,“預算上説的一年10億元的污水治理費遠遠不夠,實際的財政撥款也比這個多很多。很多年前我在排水集團工作時就比這個數多了”。那麼,更多的錢到哪去了?預算上為何沒有體現?

  據《2014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指出,北京居民家庭用水已經達到了總用水量的49%以上,家庭平均每月用水是8.55噸,每人平均每月用水3.2噸。根據201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2114.8萬人推算,2013年北京市居民用水總量達81208.3萬噸。在每個居民都如數上繳水費的理想狀態下,居民應繳納的。

  污水處理費達110443.3萬元。這超過11億元的污水處理費是否直接上交了財政,然後直接用於污水治理了呢?

  如今已到2015年,治理成效如何?這些多收的錢又該如何解釋?每一筆錢算下來,都模糊不清,也沒有官方的回應。

  調查二:數百億治霾 經費應怎麼花?

  2013年9月,國務院頒發被稱為史上最嚴“治霾”藍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簡稱為“大氣十條”或“國十條”。為了配合“大氣十條”,中央財政從2013年開始設立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當年投入為50億元,用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2014年,中央財政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0億元,5月份已下撥80億元,剩下的20億元決定在下半年擇機下撥。

  中央這一政策直接帶動了大批城市緊跟著表態要投入鉅額資金治理霧霾。

  在今年的支出預算中,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韓傑對媒體表示,安排了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為30億元,新增安排20億元支援北京市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另外調整了原用於科技、文化、旅遊等産業的專項資金12.4億元也用於空氣污染治理。以此計算,2014年財政預算共將支出62.4億元。

  北京力度如此之大,其他省市也不示弱。河北省去年治霾資金達28億多元,除從中央爭取的26.2億元,還整合了省內資金2億元。今年則安排治霾專項資金達8億元,此外,還準備安排43.8億元重點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和16億元優勢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山東省表示今年設立了11.85億元用於環保和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黑龍江省年初表態將啟動25個治霾項目,總投資達7.66億元;深圳則明確今年投13億元用於大氣防治。

  陜西省截止到今年10月份,用於大氣污染的治理資金實際支出66億元,2014年治污降霾專項補貼資金10.54億元;天津從中央補助資金中獲得16.6億元,其中2013年6.6億元,2014年10億元。成都市從2014年起,每年將投資5億元用於改善大氣污染;河北省唐山市今年花費2087萬元用於清潔能源改造燃煤鍋爐,這只是治理大氣污染的一部分支出。

  除了大氣治理專項資金外,各地針對大氣污染的罰款數也不少。按照國家《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環保部門每年徵收的排污費,也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2013年全國排污費徵收開單216.0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3億元,增幅為5.2%。而北京市今年第一季度的排污費開單金額已達8800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多。除了這一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4年制定並實施,最高罰款可達50萬元。3月起連續7個“大氣專項執法周”,立案處罰783起,處罰金額1790.03萬元。

  近兩年無論是政府的重視,還是民眾覺悟提高,直接或間接用於治理霧霾的經費不可計數,粗略一統計則是數百億元。既然治理成效還無可考證,那麼,這些錢在各相關部門各有多少?他們分別是怎麼花費的?

  為了探尋這一答案,記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聯繫國家環保部。記者在10月底聯繫了環保部負責媒體關係的宣教司,但截至11月24日,記者幾經問詢都沒有得到對方的最後回復。

  10月中旬,記者聯繫了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上要開APEC了,領導很忙,而且這個時候回答這些問題有點‘敏感’。”幾經週折,最後得到的答覆是,“採訪申請已經遞交給領導了,還沒有批下來。”

  記者隨後聯繫了北京市環保局、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財政局,希望可以得到相關問題的答案。然而,這3個部門更是踢起了“皮球”。

  “政府對持續的霧霾天氣應該負有責任,至少應該讓公眾看到他們做了什麼。治理霧霾專項資金和徵收的空氣排污費用在哪?為什麼去年有霧霾今年還有?有沒有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理?我想在這些問題上相關部門應該對公眾有個交代。”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一針見血指出。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2013年度部門決算情況》中原文“2013年專項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力支援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2013-2017 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貫徹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發揮了重要的引導放大作用。”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向記者指出,基於“AQI新國標”中6項污染物監測數據,2013年,1、2級“優良天數”累計176天,全年佔比僅48.2%。而上述決算報告中所謂“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不知有多少北京市民認可。單單一年相關經費的支出,作用幾何,不言而喻。

  調查三:北京602億垃圾治理資金花在何處?

  2013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産生量671.69萬噸,日均産生1.84萬噸,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在為社會整體産出正外部性效應的同時,也給設施附近的民眾帶來負外部性影響,進而引發各種社會問題。

  《經濟》記者走訪了北京海澱區六里屯衛生填埋場、豐台區永合莊垃圾衛生填埋場、南宮堆肥場、通州區西田陽衛生填埋場、北神樹衛生填埋場以及朝陽區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北京環衛集團旗下的垃圾轉運站等北京城區東南西北四環以外的若干垃圾填埋場,以及北京的四環、北五環、北六環、東南五環和東南六環等外來人口聚集的城鄉接合處。多座垃圾處理場散發臭味,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有的小區居民不定時地給市政市容委、市環保局、城管部門、小區管委會等單位打電話,投訴,一直得不到解決。

  2009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公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北京市政府將在2015年前,直接投資 100億元,用於新改建垃圾處理設施 40余座。而2013年6月,北京市又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用於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及週邊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約502億元。2015年馬上到來,為何多座垃圾處理場依舊散發惡臭味?為何北京還處於垃圾圍城之中?這602億元鉅款都用在了哪?相關部門又是如何進行監管的?

  記者聯繫上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又採訪了各區市政市容委,各方對錢的去向均三緘其口。

  這筆錢是否專款專用,用於建設、改建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呢?擁有十餘年垃圾填埋場設計工作經驗的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規劃運營部主任童琳告訴《經濟》記者,“目前北京垃圾焚燒廠數量比較少,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比較弱,其中焚燒規模較大的是高安屯填埋場、阿蘇衛焚燒廠、魯家山處理廠。有些地方説是有明確用處,但是這筆錢具體用在了哪,誰也不好説。”

  截至目前,針對質疑,卻沒有任何一家相關機構對資金的具體去向進行説明,記者只要稍微提及,他們便諱莫如深。

  調查四:鉅額交通罰款都去哪了?

  北京市2009年交通違章罰款14億元;2010年交通違章罰款近 20億元;2012年北京市財政收取罰款43億元的大部分為交通罰款;2013年北京市交通違章罰款預計為60億元……若從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規定罰沒款上繳財政始累計,北京市交通罰款累計至少有幾百億元。由此概算全國,按照34個省級行政區平均每個收繳交通罰款30億元計算,每年有1000億元左右的罰款收入。如此鉅額交通罰款都去哪了?

  記者在網上調查交通罰款時,有不少網友表示,違章罰款雖進入財政,但交警部門可拿提成,變為自己的福利,罰款越多,提成越多。一些交警部門為完成全年的“罰款”任務,便開出移動“測速車”,或採取“集中整治”等辦法,以增加罰款收入。為何各地“電子眼”遍佈、警察變“特務”躲起來拍攝違章、交罰款場異常火爆。

  而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罰沒收入的構成是市級執法機構收到的各項罰款進入市級財政,區縣執法機構的罰沒收入會進入區縣財政。計入市級財政的一部分,不是專項使用,因此沒有對應的固定支出。而所謂的每年“計劃數”僅是按照每年常態的趨勢做的收入預算,並不代表有“罰款指標”。此外,罰沒收入相對於大財政只是個小數目,也不是財政主要來源。

  北京市政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領導表示,近年來交通罰款確實增量比較大,不過這錢不歸交警。也就是説交警開了罰單,車主應該交款到銀行,然後銀行交給財政部。現在罰交是分離的,不管是稅收和預算外收入,還是罰沒收入都是統一管理,統一預算後撥給單位。

  記者又就此事採訪了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目前,北京市交管局的交通違規處罰款一般都是被處罰人通過工商銀行繳納,然後再由銀行賬戶統一上繳給北京市財政局。”針對當下眾人熱議的鉅額交通罰款到底去哪兒了?當下記者破費週折地調查來蹤,但該款猶如河流歸入財政汪洋後就隱身般銷聲匿跡了。未來如何做到罰沒款的有效使用,如何強化罰沒款領域的人大專門立法、審計監管和定期財務公開……這一系列問題,記者都將繼續的跟蹤和關注。

  調查五:醫保為什麼結余7644億元?

  2013年的一次衛生會議上,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一句“到2012年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結余7644億元。”

  一方面是參保者抱怨醫保報銷比例低,另一方面卻是城鎮醫療保險基金結余7644億元。這是為什麼?

  醫保轉移續接是造成醫保結余的原因之一

  對於我國大量流動性務工人員來説,轉移醫療保險的確成為不小的難題。就全國來看基本醫療保險多為縣級統籌,收支醫療保險費的行政區域之間的政策各不相同,繳費年限不能直接疊加,導致流動務工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關係難以接續。

  這就造成一個局面,由於流動人口流動性頻繁,其在某個城市辦理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卻不能輕易跟著他走,並且個人醫療保險屬於個人所有、不能作為他人醫療支付所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沉澱下來。

  醫保報銷的“門檻”過“高”,也是醫保結余的原因

  以北京地區規定為例,參加基本醫保的在職人員納入門診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資金報銷範圍的費用標準,為累計超過1800元,超出的部分報銷比例為70%。

  此規定對於年輕人來説,一年內很難累積到1800元。此外,關於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以及覆蓋的醫療項目還較少,比如看牙基本不在報銷範圍等。對此,接受採訪的參保者多認為比例仍可提高而報銷的醫療項目也希望增加。

  針對醫保節余問題,專家提出建立醫保績效評價體制,慎重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