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
- 發佈時間:2014-12-15 00:30: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 張銳
如果説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國內戰略抓手,那麼實施“一帶一路”則是延伸到國外市場的重要戰略寄託,它不僅直接關係著未來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品質,也直接彰顯與決定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提升本領與水準。
具體來看,“一帶”即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則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條路線,即以歐亞大陸橋為主的北線、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主的中線、以跨國公路為主的南線。“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係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除了路上通道外,特指海上路線,即指自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往南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印度洋、波斯灣地區,遠及東非、歐洲。統計資料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
按照頂層設計規劃,2014年7月中國已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共同發起成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該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國平均出資。3個月後,由中國倡導發起,包括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共同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久,印度尼西亞加入,成為亞投行第22個創始成員國。與此同時,中國正計劃設立一隻規模達1000億元(約合163億美元)的基金,即所謂的“絲綢基金”。
無論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是絲路基金,共同目的就是通過支援所在區域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公路、通信管網、港口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實現資本輸出。資料顯示,中國目前的GDP已佔到全球GDP的13%,同時擁有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走過了通過出口為全球各國提供廉價消費品的一段漫長歷程之後,中國對外貿易必然自動地發生轉向與升級,即由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
外部市場旺盛的需求構成了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撐。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每年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需求在1萬億美元左右。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到2020年,亞太地區約有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另據世界銀行測算,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要量是70萬億美元,平均每年4萬億美元。然而,這些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無一例外地存在資金短缺困擾。中國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用來對外投資,支援相應國家的經濟發展。據世界銀行估計,基礎設施投資每增加10%,GDP增長率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顯然,“一帶一路”在造福沿途各國與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就了中國資本輸出的大動脈。
與傳統的商品出口以製成品貿易出口為主要特徵完全不同,“一帶一路”下的資本輸出可以帶動初級産品與製成品雙重出口,從而有效化解産能過剩。以高鐵為例,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需建鐵路總長為1萬公里左右,而鐵路行業的鋼材需求量佔鋼鐵需求總量3%左右,修建一公里高鐵需要鋼材3000噸,是修建普通鐵路的十倍。高鐵出口可以幫助國內鋼鐵行業消耗一些過剩産能。除了帶動國內企業加快“去産能”步伐,“一帶一路”還能有效提升中國産業結構的升級。如通過高鐵輸出,不僅可以拉動國內軌道交通裝備、積體電路製造、光電顯示製造、電子資訊等行業的出口,還能輸出中國標準與技術,從而增強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的話語權。
“一帶一路”並不僅停留在資本輸出層面,而是要以“一帶一路”為綱,張自由貿易區之目,即“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路”。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20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均已實施;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8個,涉及23個國家。從已經在建和實施的自貿區看,無論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新加坡、中國與巴基斯坦、中國與冰島,還是即將落地的中韓自貿區以及GCEP(10+6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都處於“一帶一路”之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加快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將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在新加坡、倫敦、首爾等九個地區設立了人民幣離岸中心或人民幣清算場所。中國人民銀行已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近2.9萬億元。同時,與人民幣進行直接交易的貨幣達14個。在對外結算方面,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至2014年第三季度底達到了4.8萬億元,人民幣已超越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並且躍居為世界第七大儲備貨幣。更為重要的是,首只規模為30億元的人民幣主權債券于2014年10月經過英國政府發行,這也是首只由西方國家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同時是全球非中國發行的最大一筆人民幣債券。有了日漸提升的人民幣國際化這一戰略,“一帶一路”的推進與實施將獲得更多保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