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警惕全球性通縮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1-27 06:14: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當前,世界經濟前景仍處於不確定中,各經濟體復蘇進程呈現出不均衡態勢,全球貨幣政策逐漸分化,通縮陰影日漸浮現。要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性通縮,調整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成為各經濟體的重要選擇

  日前,義大利銀行一位高管發出警告,歐元區已經處於通貨緊縮邊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頻繁在國際場合呼籲,主要經濟體決策層要警惕通縮對世界經濟的威脅。顯然,這些經濟界人士的“通縮説”並非聳人聽聞。

  實際上,日本“安倍經濟學”在刺激通脹等方面的失敗,使經濟停滯、通貨緊縮的頑疾又重新抬頭。在通縮成為日本經濟現實威脅的同時,10月份歐元區的通脹率僅達到0.4%,遠低於歐洲央行承諾的水準。就連經濟增長前景日漸改善的美國,核心通脹率也長期處於正常區間下方的1.5%。讓國際經濟界日感擔憂的還有,新興經濟體也面臨通縮的威脅。

  從近百年世界經濟發展史的角度看,以價格和收入兩大因素下降為主要內容的通縮危機,對經濟及民生的衝擊甚至要超過通脹。客觀而論,西方的經濟決策層在政策層面還是非常重視防範通縮威脅的,如歐洲央行為消費品價格走強設置了目標區,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國三輪非常規量化寬鬆措施等,這些措施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刺激通脹進入正常區間運作。但目前經濟形勢事與願違,一些經濟專家認為,深層次的原因不是政策層面的失誤,而是經濟結構方面的失衡。

  不言而喻,美聯儲等決策部門採取種種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在生産領域刺激企業擴大投資,增加僱員,提高勞動力開支,從而推動通脹率有序上升。然而,美聯儲及日歐央行釋放數以萬億計美元的流動性,在扭曲的經濟結構中,無法達到創造有效需求的目的。與此同時,流動性大量進入資本市場,推高了全球的資本價格。最為明顯的例證是紐約股市,國際金融危機時一度暴跌一半至7000點上下的股指,在世界經濟數年來苦苦掙扎的同時,卻一路狂飆到今天17000點上下。這與疲軟的就業率及經濟增長前景形成巨大反差,不能不讓人懷疑經濟結構上出了問題。

  從消費角度看,産能過剩與需求疲軟間形成的産出缺口,背後更為關鍵的原因是貧富差距拉大。由於處於收入結構低端的人群越來越相對貧困,需求的有效增長難以實現,通縮威脅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趨勢就會日益顯現。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通縮威脅與西方有明顯的區別,深層次固然有經濟放緩導致出現需求疲軟、産能過剩等問題,但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下跌,也是發展中國家通縮威脅加劇的重要因素。要控制通縮威脅,最關鍵的是要進行結構改革。

  要有效應對全球性的通縮,調整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無疑是各類經濟體至關重要的途徑,而尋求引領經濟的新增長點則是走出通縮陰影的關鍵。遺憾的是,把應對通脹通縮作為己任的發達經濟體的央行,在調整經濟結構、縮小貧富差距,以及尋求新經濟增長點方面都鞭長莫及。説到底,真正要痛下決心調整經濟結構的,還是各國的最高經濟決策當局。

  實際上,在權威人士接二連三齣來警告世人要提防通貨緊縮威脅之際,美國卻有人暗中“竊喜”,因這一威脅對日歐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日趨嚴重,對美國則喜憂參半,即所謂的“良性”和惡性通縮之別。美國的汽油價格從今年4月份至今已下降了17%左右,這源於國際國內原油價格的下跌,無疑是“良性”通縮的一種。然而,這類淺層面的數字改善,無法逆轉美國資本價格的“高通脹”,與消費品價格及收入低增長間的剪刀差。美國所面臨的通縮威脅,從近中期看只是沒有世界其他地區那麼嚴重而已。

  從調結構和縮小貧富差距的層面看,有一個各經濟體內部的角度,還有一個國際角度。實際上,中國政府倡導建立起來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目標就是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藉以改善貧困國家和地區的生産和生活品質,通過外來資金,創造有效需求,幫助全球經濟走出通縮陰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