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的薪酬沒有合適答案
- 發佈時間:2014-11-26 08:30: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明年開始,強制降薪是最顯著的特徵。限薪或降薪,只是治標。對此,人社部也是心知肚明,強調未來央企高管的薪資水準,將更大參考高管本身的能力與成就。也就是説,能力越大薪資越高,並不是一味的低。
人社部副部長舉例,如果一家國企或央企正陷入虧損和産業過剩的泥潭,企業高管團隊能夠帶領公司走出困境、成功轉型,在市場中綻放異彩,也許轉型期的業績在數字上未必“高大上”,但這正是新常態下傳統産業央企所必經的。這樣的高管,拿高薪何嘗不可。
話在真空裏可以這麼説,置於現實環境中就沒這麼簡單了。政府與央企之間,存在著龐大的委託-代理鏈條,這個鏈條是如此之長及繁複,很容易跌進資訊不對稱的陷阱,最終鏈條失靈。一個企業,究竟是不是在涅槃之中,監管者未必看得清楚,甚至很容易被欺騙。對於微觀經濟的監督,向來不是政府所擅長的事情。監管部門如果目光如炬,監管人員如果明察秋毫,那麼就不用搞市場經濟了,計劃最有效。
如何判斷企業是在走向困境的死衚同,還是轉型在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持續虧損狀態下的中鋁、中鋼和中遠,它們的高管如何評價?熊維平、黃天文、魏家福是一錯再錯,還是止損大半,抑或是為了長遠利益而暫時犧牲掉了短期利益凸鄣木濟大環境和央企高管的主觀判斷,如何區分,界限又在哪?大肆買礦買船,是盲目擴張和預判不足,還是及時抄底咬牙忍冬?從如日中天變成奄奄一息,是央企高管的冒進還是不可測的外力?而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央企,究竟是�4萬億”的功勞還是掌門人的英明?所謂轉型,標準是什麼?武鋼養豬算麼?
央企高管薪酬是個費思量的問題,高薪也不是,低薪也不是,到底給多少合適,人社部其實也不知道。央企高管由組織部門任命,與官員一樣擁有行政級別,而且以後還可能入仕做官,就得接受降薪的行政命令。但央企高管面對的是市場管理,而不是公共管理,市場規律和行政規律截然不同,前者是富貴險中求,後者是平衡和謹慎。薪酬過低將導致吸引不來優秀人才,鼓勵在職高管怠工和不作為,甚至引發道德風險,正大光明拿不了,就偷偷摸摸地拿。要想避免鏈條失靈,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缺一不可。
歸根結底,我們現在還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央企高管的身份到底是什麼?官員還是企業家。如果是前者就政府説了算,給多少都合適。如果是後者,就應該交由市場定價,上不封頂,下無底線。如果既是前者又是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央企高管的薪酬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都彆扭。政企分不開,央企高管的薪酬就很難説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