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央行降息不代表貨幣政策“放水”

  • 發佈時間:2014-11-25 10:34:18  來源:海口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末宣佈不對等降息,幾天來國內外議論紛紛,這裡面歡迎的聲音佔據主流,但也不乏擔憂中國貨幣政策“急轉彎”的聲音,甚至一些人推斷中國央行此舉為流動性“開閘放水”,意在救樓市、救股市。

  適當放鬆銀根,是否就意味著貨幣政策“放水”?其實,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話已經説得很清楚:“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準,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

  儘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是否到了要依靠拉動房地産來“救市”的程度,值得懷疑。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與兩會上制定的“增長7.5%左右”的全年目標基本吻合,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仍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內生動力正在增強,在這樣當口“放水”救市,顯然動機不足。

  在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看來,此次央行下調利率,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她並不認為中國進入了新一輪的利率下調通道。

  此次降息是“不對等降息”,貸款下調幅度高於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幅度,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這無疑給商業銀行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間。據媒體報道,降息以來,多家銀行採取了差異化的調整策略,不少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一些銀行存款利率甚至“不降反升”,説明降息不僅促進了銀行間的良性競爭,也給了儲戶更多的選擇空間。

  連平説,存款基準利率的小幅下調與利率浮動區間的擴大相結合,有利於把正利率保持在適當的水準上,維護存款人合理的實際收益,擴大居民消費,提振內需。

  對於眾所關注的房地産市場,降息的確是個利好消息,但把降息僅僅解讀為“救市”,無疑是片面的。對於房地産行業的調控,中國早已發展出多樣化的政策調控工具,在信貸上,9月30日央行發佈的“房貸新政”針對性更強。但對於老百姓來説,降息確實可以帶來實惠:購房成本低了點,房貸壓力小了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