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已過青春期 分析稱房價到明年初或可止跌
- 發佈時間:2014-11-15 10:01:4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曹慧敏
2003年,福建安溪的陳先生花了不到30萬在廈門湖裏買了一套80平方米兩房一廳的房子,至去年底以160多萬賣掉。他説:“住了十年多,還凈賺了百來萬。”
這正是過去十年以來中國樓市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2003年以後,中國房地産市場高速增長,房價節節飆升,一些早期購置多套房産的每人平均實現了資産大幅增值。同時,房地産開發商也賺得盆滿缽滿,現在中超聯賽成為房地産聯賽就是最好的佐證。
不過,目前這一態勢正在發生悄悄的改變。
房價到明年初或可止跌
今年以來,樓市下行的速度超乎了各界的預料。
國家統計局10月24日發佈數據,在70個大中城市中,9月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58個,持平的城市2個,上漲的城市10個。漲幅最高的是廈門,上漲了4.9%,降幅最大的是杭州,同比下降了7.9%。70個大中城市同比下跌了1.2%。
這也是該數據三年來首次出現下跌。也就是説,最近一年來買房的大部分都虧了。
樓市的下行也影響了房地産投資開發,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687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增速比1~8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6725億元,增長11.3%,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
房地産開發投資的下滑也拖累了固定資産投資和經濟增速。數據顯示,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577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增速比1~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三季度我國GDP增長7.3%,比二季度回落了0.2個百分點。
中原地産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歷史來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很少低於15%。例如在2011年下半年,雖然市場調整,但當時全國整體房地産投資增速依然在20%以上。
張大偉説,儘管房産投資增速下滑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房地産市場的低迷超出了原來的預期。由於房地産投資佔全社會固投的兩三成,且房産下滑也會波及水泥、鋼材等領域的投資,因此房産投資對固投的影響十分明顯。
由於經濟漲幅放緩,導致各地方政府對房地産的依賴度明顯上升,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救市熱情持續上漲。張大偉分析,目前樓市已經進入到今年以來第三波救市刺激熱潮。其中,第一波是從上半年開始的41個城市紛紛鬆綁限購。第二波則是在鬆綁限購後,各地紛紛要求銀行鬆綁限貸。此後,救市進入到第三波,即各地增加購房補貼、調整稅費政策、要求公積金降低首付等。
在中央層面,9月30日央行發佈信貸新政,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此舉大大釋放改善型需求。
一個月後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這其中就包括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央行釋放流動性必須考慮宏觀經濟全局,新一屆政府提經濟新常態,意味著不可能再大規模釋放流動性,這也直接影響到樓市的走向。在9月底央行新政後,改善型需求正在積極入市,但剛需購房者還是受到流動性不足的影響。因此未來不排除在樓市方面進行定向的流動性釋放,支援剛性購房需求。
張大偉説,整體判斷,四季度將好于三季度,下半年將好于上半年。本輪市場的調整週期將起碼延續到明年初,成交量有可能在四季度出現觸底跡象。但價格方面,有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才出現明顯的企穩。
白銀時代謀轉型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高速增長,中國正逐漸轉入到效率高、低成本、可持續的快速增長的新常態。近兩年來,新一屆政府對發展思路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尤其是今年以來,中央對經濟波動的容忍度在提高,始終堅持微調、定向調控的政策,而非全面放鬆。
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在經過十年高速增長後,也逐漸進入到新常態。張大偉説,在經歷了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中國房地産行業已處於由高速增長向平穩發展的過渡階段。全國各地樓市都火爆、所有産品都熱銷、所有房企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今年8月,萬科董事長王石曾表示,房地産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白銀時代”到來,黃金時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房地産行業“彎下腰就是金燦燦的”,但白銀時代“不再是彎下腰金燦燦的一片”了。
這種情況下,未來整個房地産市場將會出現明顯的分化。表現在地域範圍上,在三四線樓市供應普遍過剩、人口導入十分緩慢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實際上,近兩三年來,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停止上漲。
因此對房企和購房者來説,未來選擇進入什麼樣的城市就十分關鍵。對一些全國性房企巨頭來説,相比三四線城市看得見的風險,一線城市和廈門、南京等二線熱門城市的風險無疑要小得多,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會將資金更加集中在熱點城市來爭奪。這也是為何“9·30新政”之後,這些熱門城市“地王”頻出,但很多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仍十分冷清的原因所在。
泰禾集團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未來泰禾拿地仍會集中在北京、上海幾個一線城市,同時堅守福建大本營。
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對地方政府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來説,經濟如何去房地産化就十分關鍵。廣東省江門市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像江門這樣的三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有很大距離,因此未來經濟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發展好實體製造業,而不能過於依賴房地産。
在市場分化的同時,不同房企之間也在分化、轉型。數以萬計的中小房企正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萬科總裁鬱亮認為,房地産行業已經過了青春期,不再是長“個頭”,應該是長“力量”的時候,應該換個標準衡量已過青春期的房地産。但與黃金時代相比,白銀時代的競爭更加激烈,毛利率肯定會更低。樓市下半場對企業能力的考驗會更加全面,優秀企業並不會缺少成長空間。
近年來,萬科開始積極謀求轉型。比如,在傳統業務上,公司正在逐步轉向更安全、效率更高的輕資産模式,同時也在積極嘗試消費地産(發展諸如社區配套等服務)、産業地産(物流地産、養老地産)等新業務的開拓。
嚴躍進説,在進入到白銀時代後,整個住房的市場需求規模在縮小,但同時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比如老年人越來越多,“現在的老年人購買力、消費觀念也不同以往,這也促使新的市場需求即養老地産的出現。”
其他房産巨頭也在謀求積極轉型,例如因足球而享譽全國的恒大自去年亞冠決賽推出恒大冰泉一炮打響後,今年連續進入糧油、奶粉、光伏多個産業,未來還會進一步多元化佈局。世茂地産開始由房地産開發商向生活方式提供商變身,其推出的雲服務模式已經覆蓋教育、健康、商務出行、消費休閒等多個領域。泰禾集團也明確商業地産和住宅地産並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