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新常態決定未來政策走向
- 發佈時間:2014-10-30 01:05: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以及要素成本結構變化,中國“雙順差”格局正呈現新趨勢,國際收支狀況也將步入新常態,而這一切是理解未來中國宏觀政策的重要前提。
外管局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雖然繼續呈現“雙順差”格局,但順差規模大幅收窄。其中,經常項目順差805億美元,同比下降1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778億美元,下降34%。國際收支總順差1583億美元,同比下降27%,“順差”縮水影響國際收支平衡漸成一種“新常態”。
毋庸置疑,一直以來中國鉅額貿易順差與其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密切相關。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區域內貿易比重迅速上升,東亞地區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與發達國家形成貿易順差、與東盟和日本等地區形成貿易逆差的三角貿易模式。相應地,中國外匯儲備也從2006年突破1萬億大關,到2009年突破2萬億,2011年突破3萬億,2014年接近4萬億,年均增長率超過30%,遠遠超過同期GDP和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長速度。
然而,當前中國內部要素結構正在發生重大改變,外貿長期雙順差格局有所轉變。一直以來,高儲蓄率意味著較快的資産或財富積累,但是未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國內高儲蓄狀況將有根本性改變,這將使原來的儲蓄-順差-貨幣擴張的迴圈被逆轉,進而導致貨幣擴張源頭消失,中國長期以來為美國提供低廉的融資時代也將趨於結束。數據顯示,中國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佔國內生産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最低水準。就經常項目內部結構而言,一般貨物貿易順差萎縮的趨勢已經大大超過服務貿易逆差、投資收益逆差的增長趨勢,未來經常項目順差逐步收窄,甚至出現逆差也不可避免。
經常項目與資本金融項目之間比例關係也正在發生改變。經常項目順差形成的是權益性資産,是積累下來的國際凈財富。資本和金融項目形成的是債務性資産,如外資流入等。近兩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比下降,而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佔比上升,2013年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對外匯儲備增長的貢獻,已經顯著超過了經常賬戶順差,這意味著儲備資産當中的負債部分增加。
去年中國成為對外凈投資國家,資本項目已經出現逆差。今年二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其他投資”就顯示凈流出695億美元。外匯局公佈的9月結售匯數據甚至出現了銀行代客結售匯和自身結售匯的“雙逆差”,凸顯美元升值背景下銀行和企業結匯意願的顯著下降。
由此可見,“雙順差”格局的改變可能導致外匯佔款進入增長放緩,甚至下降的“新常態”,貨幣政策由此而作系統性調整。除了短期內,SLF(常備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以及MLF(中期借貸便利)等結構性貨幣工具創新性使用,中長期可以考慮在不增加基礎貨幣供給的情況下,進一步優化央行資産負債規模與結構,從央行資産負債表的資産方,把外匯資産置換給財政部,獲得政府債券,逐步通過財政資金接盤外匯儲備,使得基礎貨幣發行更多地由貨幣政策目標決定而非由對衝外匯儲備的外匯佔款來決定,以此對衝風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