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新常態更需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 發佈時間:2014-10-22 07:2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郝帥  責任編輯:王斌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我國第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低於一季度的7.4%和二季度的7.5%。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419908億元,同比增長7.4%。

  對這組數據,盛來運評價,“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他同時也強調,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下一階段,要著力改革創新,著力轉型升級,著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就業未受經濟增速回落影響

  今年第三季度GDP7.3%的增速,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的一次。對此,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張青教授指出,我國經濟增速換擋,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是中高速增長。

  在她看來,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上限”就是GDP,防範通貨膨脹。“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

  她認為,衡量國家經濟健康水準的指標主要看四個,包括經濟增長、物價、就業和國際收支。在一些發達國家(最典型的為美國),甚至將就業作為首要關注的指標。“理論上,國民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實現新增就業100萬~150萬。如果每年按照1000萬來計算,國民經濟應該保持在7%以上的增長。”張青説,按照下限保就業的要求,7%左右的經濟增速算得上是合理區間。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就業情況的確沒有受到經濟增速回落的影響。雖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和物價形勢總體穩定。盛來運告訴記者,一至三季度GDP增長7.4%,三季度是7.3%,確實比去年又有回落。但就業形勢今年相當不錯,“1~9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提前完成目標任務。物價指數,1~9月上漲2.1%,總體上是比較穩定的。從這些指標來看,雖然增速略有放緩,但國民經濟運作仍在合理區間”。

  在發佈會上,盛來運多次強調“新常態”。關於這一個新詞語,張青的理解是,新常態的主要特徵在全球經濟來看,包含經濟增長在低水準上波動、全球流動性過剩、大宗産品價格和資産變動等,在中國經濟階段性表現出來的特徵則是,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

  儘管三期疊加對經濟運作造成了壓力,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7%左右的增速有利於政府作更多的改革嘗試,是改革的契機和窗口。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就指出,中國經濟由“高速擋”降至“低速擋”,是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也是中國為改革創造良好空間和環境需要。他曾公開表示,中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眾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化解這些矛盾問題,需要增長速度換擋。

  專家認為,當前仍應保持宏觀調控的定力,繼續通過“定向調控、精準發力”,在經濟新常態下用改革來激發市場的內在活力,在經濟內生動力較弱的形勢下,區間調控、定向調控仍是未來政策的重要選擇。

  服務業等增速快過傳統行業

  雖然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但從主要行業增加值來看,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有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達到了10.7%;汽車製造業達到了12.5%;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達到了11.9%。

  儘管在服務行業和高技術領域的工業增長速度都快過傳統行業,但依然有轉型壓力和創新不足兩個問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一位研究宏觀經濟的官方人士告訴記者。

  在這位官方人士看來,我國亟須改革落後的體制機制以及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他舉例説,比如傳統産能過剩的行業,按道理就應該有企業破産,但是地方政府不會讓企業破産,破産了職工怎麼安置?政府考慮到這些就不會讓企業破産,讓企業去承擔這樣的負擔。在金融領域,社會一直呼籲銀行增加金融供給,解決小企業信貸難問題,但大銀行肯定不願意貸給小企業,行長不願意把錢放到沒有擔保、風險大的中小企業。

  “在創新方面,過去都是通過市場換技術,因為我們沒有掌握高端核心領域的技術。”張青説,比如在汽車産業上,過去實行的以市場換技術是失敗的,現在我們仍然沒有掌握髮動機技術。

  姚景源也在很多學術論壇上都舉一個例子,“蘋果手機,大多是在我們國家生産,但49%的利潤被美國拿去了,30%多的利潤歸了日本,百分之十幾的利潤是南韓的,咱們只拿了3.63%。所以,工業中的科技創新、自主品牌至關重要。”

  此前,科技部曾作過一個統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科研活動的僅佔25%,研究開發支出佔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56%,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創新動力不足已成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的核心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偉認為,中國正處在由要素和投資驅動經濟增長向創新導向階段轉型時期。他撰文指出:一方面,要素環境的轉型在不同程度地向企業傳遞創新的壓力和引力;另一方面,轉型還遠未完成,國家有關政策也未調整到位,從而決定了大量企業缺少創新的動力和激情。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必須建立創新導向型的國家環境。

  房地産三四線城市調整幅度大

  去年年末開始,中國樓市陷入“量價齊跌”的泥潭,房地産市場的月度成交量不斷走低。自今年5月以來,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下跌。

  這次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13141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3.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1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49227億元,同比下降8.9%,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0.8%。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40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71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0%。

  對於這樣的數據,分析人士指出,經過多年來的房地産投資高增長,當前整體樓市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

  還有專家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産市場全面調整。房地産一頭連著投資一頭連著消費,其形勢低迷對經濟運作的拖累很大。

  盛來運告訴記者,“今年房地産分化調整的態勢仍然在持續,從全國總體上看,三四線城市調整的幅度要大一點。”他説,雖然沒有完整的數據,但9月房地産的市場還是有積極的變化,主要是銷售量有所回升,價格降幅有所收窄。當然,政策的效應還會持續發揮,後續房地産市場的波動還要繼續觀察,因為央行的政策在9月30日才推出來,所以政策影響還要有一個過程。

  近期,一些地方包括有關部門放鬆限購、限貸政策,有些媒體評論為新一輪的救市。但盛來運認為,這是政策在向市場調節回歸,以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更多地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現在放開限購也好、限貸也好,實際是減少行政的干預,更多地讓市場發揮調節的作用,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