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新政 需公開透明多方監管
- 發佈時間:2014-10-21 08:10:46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為破除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科技資源配置重復申請、重復投入的“碎片化”問題,更好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由科技部、財政部共同起草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簡稱《方案》),已經批准,即將發佈實施。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方案》促使政府部門轉變職能,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確保《方案》執行到位,需多方監管,實施過程公開透明化。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的科技計劃在體系佈局、管理體制、運作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科技計劃碎片化和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兩個問題上。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堅持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總體佈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立一個好的體制保障。
專家:政府權責轉變,需要確保執行到位
即將發佈的《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而是通過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宏觀統籌,具體委託專業機構來管理。專業機構負責受理項目申請,組織項目評審立項,過程管理和驗收。
對於這一權責的變化,劉尚希表示,過去政府直接管項目,按照項目分錢,錢跟著項目走,項目很多導致具體實施情況無人負責,落到各個項目的錢加起來確是一大筆錢。政府支援科技創新很難有實際效果。現在徹底轉變政府職能,這樣避免政府直接管項目出現的腐敗問題。
另外,劉尚希坦言,政府權責轉變,需要確保執行到位。有些政府部門會從自身的利益考慮,政府職能轉變沒有到位,具體管項目的機構也沒有到位,在一些政府部門操縱下,會導致管理項目機構缺乏獨立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和原來一樣,這種風險需要高度警惕。
專家:監管專業機構履職盡責 盡可能堅持公開透明
《方案》還指出,政府從項目的具體管理和資金的具體分配中解脫出來後,將重點管宏觀,管規劃,管政策、管佈局,管監督要效率。此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監管專業機構的履職盡責情況。
對此,劉尚希説:“在落實方案過程中,應盡可能堅持公開透明,不公開透明很難做到真正的監督。項目方案實施的細節、程式都可以公開。城市項目管理的專業機構是否起到作用,這個很重要。”
另外,劉尚希還表示,這裡的監管應該不只是政府職能的監管,還應有社會的監管以及專門的審計機構的監管。這三者都應該有效地發揮作用,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監管,效果是有限的。
專家:依託專業機構管理項目 各領域專門管轄
對於《方案》中提出的“依託專業機構管理項目”,劉尚希指出:“保證組成的專業機構可以發揮作用,達到效果,這是一個難點。”科研有不同的領域,包括農業、醫學、工程等各方面。在這種情況下,針對不同的行業應當有專業機構來操作,組建這些專業機構要分類,而不是籠統。這實際上是個科技管理問題,需要科技領域的管理人才。
對專業機構的設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出:“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可能要分兩大步來做,第一步我們現在有一些管理科技項目的機構,多數是職業單位,這些事業單位在管理科技項目上面已經有一定的經驗,但是要進行升級改造,要逐步的轉化為專門管轄。在此基礎上要逐步的培育社會化的管理機構,我們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也正在進行當中,我們會出現更多的社會化的管理機構。”
另據了解,這次優化整合涉及的計劃(專項、基金等)屬於競爭性研發經費,穩定支援的部分並不包括在內。
對此劉尚希解釋説:“穩定支援的部分不需要這些專業機構去做,直接可以找基礎科學研究,競爭性研發應用性很強,研發後可以市場化、産業化。基礎研究很難做到這一點。就像愛因斯坦研究的‘相對論’。這是基於分類的考慮。”
對於即將發佈的《方案》具有哪些現實意義,劉尚希談及兩方面:一是政能府各部門轉變職能,尤其科技管理方面,過去很多部門有管理科技項目的職能,《方案》促使政府部門轉變這一職能。二是政府科技方面的投入能夠得到有效發揮,提高績效,最終落實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
劉尚希強調,《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每進行一步都要實行有效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就像一個藍圖設計出來,施工過程中需要有監理,必須要有實施監督的機構和部門保障方案的落實。重要的是做到公開透明。”劉尚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