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29:2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繼英國財政部日前宣佈正式啟動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的發行程式後,外媒報道歐洲央行也在考慮將人民幣資産納入其外匯儲備,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期間引起各國財經官員的熱議。與會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實力增強,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逐步推進、水到渠成的過程,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吸引力正日益上升,但要躋身核心儲備貨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人民幣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他指出,在此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宣佈英國將發行20億元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並將債券收入作為英國政府外匯儲備,這雖然是不久前中英經濟財經對話的成果,但在G20財長會議上再次宣佈確實引起了與會各方的關注。據悉,這是首只由西方國家發行的人民幣計價主權債券,凸顯了人民幣成為未來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
對於歐洲央行是否計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1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並未正面置評。他説,考慮到中國成為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討論為人民幣發揮更大國際作用做些準備是有意義的。但他同時指出,人民幣還不能像美元、日元等國際儲備貨幣一樣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
馬來西亞央行行長澤蒂·阿赫塔爾·阿齊茲在年會期間表示,馬來西亞央行自2009年以來就一直將人民幣資産作為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她認為,如果歐洲央行也有這樣的打算,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積極進展。事實上,除馬來西亞外,南韓、柬埔寨、白俄羅斯、俄羅斯、菲律賓、尼日利亞等國也早已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
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離岸市場交易和雙邊貨幣互換的快速發展,不少發達國家央行也對人民幣國際化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興趣。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威廉斯11日在國際金融協會舉辦的人民幣國際化專題研討會上表示,在經歷35年令人驚嘆的經濟增長奇跡後,中國下一步考慮開放資本市場和國內金融體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很明顯人民幣國際化是其中的一部分。他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一些對國際貿易感興趣的主要大國的貨幣最後都會成為國際貨幣。
如何才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談到人民幣如何才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威廉斯認為,中國首先要推動經濟增長從出口驅動型轉向更多依靠消費,同時保持較高水準的穩定增長,逐步向中等收入發達國家靠近。與此同時,中國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增加市場自由度和透明度,構建更加穩健的國內金融體系,更有效地配置資本。他認為,如果希望人民幣成為可以完全進行國際交易和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貨幣,中國還需減少資本管制,培育高流動性的人民幣資産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年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有更多的國家願意接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是一件好事;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包括減少對金融市場的行政干預,更加市場化,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IMF副總裁朱民12日告訴記者,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與幾十個境外貨幣當局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已經變成一定程度上的世界儲備貨幣,IMF將於明年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儲備貨幣。SDR是IMF于1969年創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産,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
國際化宜審慎逐步推進
威廉斯認為,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還只是處於初級階段。他認為,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戰略,操之過急會造成較大風險。他指出,中國穩定的經濟增長、強健的金融市場和國際化的貨幣對中國、亞洲和世界都有利。
專家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債券市場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宜審慎逐步推進,慢慢積累經驗和預防風險。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曾告訴記者,防範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風險關鍵在保持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他認為,如果中國經濟未來十年能繼續保持每年6%至8%的增速,地方債務問題處於可控範圍,政府債務水準和金融形勢穩定,外界就不會失去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從IMF的官方外匯儲備統計數據來看,人民幣離成為核心儲備貨幣還有很大的差距。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在全球各國已報告的官方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産比重高達60.7%,佔有絕對優勢;其次是歐元資産,佔24.2%;英鎊和日元資産分別各佔約4%;澳元和加拿大元資産分別各佔約2%。美國財政部的官方網站顯示,目前美國外匯儲備中只有歐元和日元資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