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中國走進財富“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0-05 14: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81歲的郭棠老人清楚地記得,1949年自己離京赴外地工作前,親友送的最貴重的禮物是一盒雞蛋,兩包白糖。
如今,看著堆滿屋子的各色食品,數著比當年增長了幾十倍的退休工資,他説:“這麼多錢怎麼花得完呢?”
回首過去65年,不少中國人發現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積累了前所未有的財富。2013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突破5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較上年的增量就高於1994年全年經濟總量。
隨著經濟蛋糕不斷做大,財政收入、居民收入都達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無法企及甚至難以想像的高度。
1998年,全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1年超過10萬億元。今年前8個月,財政收入已達9.6萬億元,一週的收入比1978年全年的收入都多。
民眾的錢包也日漸豐滿。2013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7萬元,比1978年實際增長11.3倍;中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超過44萬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2124倍。而這些輝煌,曾經僅僅是一種憧憬。
財富膨脹過程中,叫好和質疑之聲一直不絕於耳。不斷有人預測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指日可待,也不時有人“斷言”中國經濟崩潰在即。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後者再度甚囂塵上。
事實上,滾動的中國財富“雪球”正在沿著新的軌道,進入新的天地。一如官方所多次強調的,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不需要也不可能再延續過去幾十年間的高速增長,而要深入推進改革,調整經濟結構,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打造新的增長點。
這種財富的“新常態”,體現在服務業逐漸超過製造業,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造富機器”更新升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0.6個百分點。
據最新的胡潤百富榜,IT、新媒體、文化娛樂等新興産業風頭開始蓋過製造業和房地産,成為中國新的富豪孵化器。前10名富豪中,涉足IT行業的富豪佔了一半,中國最知名的三家網際網路企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老總均名列前茅。胡潤預計,富豪最集中的行業將繼續向新興行業傾斜。
財富的“新常態”,還體現在“人人彎腰就能撿黃金”的日子正成為歷史,如何適應新的遊戲規則,挖掘新的“金礦”頗費思量。
前些年全國房價總體性持續上漲的局面眼下已被打破,中國樓市高歌猛進的“黃金十年”宣告結束漸成業內共識。市場深入調整、複雜程度提升,區域分化漸明之時,房企求富路在何方?
勞動力成本連年上漲,令從事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的外貿企業“壓力山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廉價勞動力等傳統優勢逐漸喪失已成大勢所趨,“蹺著二郎腿就能做外貿”的日子一去不返,新的優勢還不明朗,外貿企業何以自立?
從“突發新聞”到漸成常態的反壟斷調查,也讓一批跨國公司頗有些不適應。中國官方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促進公平競爭的決心有目共睹,企業倚仗市場支配地位隨心所欲賺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付出的代價日漸高昂。“夢醒之後”,跨國公司需要在中國市場找到新的道路。
這些都將有待觀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面對財富的心態正在改變。
與憑著追漲殺跌的本事,跟風追捧黃金、“比特幣”的中國大媽相比,如今投身理財熱潮的年輕一代既看重收益,也考慮風險;願意嘗鮮“餘額寶”等新的網際網路理財産品,也不排斥傳統的銀行理財業務。快速致富的衝動,正讓位於理性的權衡和思索。
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中國的財富故事將在新的時代上演更多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