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這次沒再貽誤時機
- 發佈時間:2014-09-09 08:57: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歐洲央行在9月4日例行的利率會議出人意料地決定降息,將基準利率從0.15%下調至0.05%,銀行隔夜存款利率從-0.1%下調至-0.2%,銀行隔夜貸款利率從 0.40%下調至0.30%。德拉吉行長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購買以歐元計價資産擔保債券以及資産支援債券 (ABS)。
也許世人對歐洲央行的保守、遲緩早已習以為常,所以估計這次還會按兵不動,以致降息消息一齣,歐元和英鎊大跌、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歐元區國家的股市大漲。其實,這次歐洲央行做得非常對。雖然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早在2011年就開始見頂回落形成下滑的趨勢,在去年9月,歐元區的CPI同比已經滑進1.0%以下,最近公佈的今年8月歐元區CPI年同比已經下降到0.30%。但是,歐洲央行除了6月的例行會議上做出相應決策外,其餘幾次例行會議上基本都按兵不動,原因主要是德國央行的保守態度,而德國央行對於歐洲央行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6月的例行會議上,歐洲央行決定將商業銀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歷史性地下調到-0.10%,同時做出了三項重大決策,第一是計劃在9月和12月連續向銀行提供新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初步規模為4,000億歐元。第二是停止證券市場計劃(SMP)購債沖銷操作。第三是考慮買進單純和透明的有資産擔保證券(ABS)。
但是,直到9月議息會議之前,市場上對於歐洲央行是否會繼續推出寬鬆政策的看法仍然有分歧。人們普遍認為歐洲央行會繼續受到德國央行之前保守態度的影響,本次即使採取一些行動,著力點也可能依然放在利率上。因為目前歐洲央行還可進一步調低短期利率,包括0.15%的主要再融資利率,0.4%的邊際貸款利率及-0.1%的存款利率。但是,只在利率問題上著力,成效值得懷疑。6月會議至今已3個月過去了,歐元區主要經濟指標基本上都仍在繼續惡化。所以,歐洲央行在本次會議上,推出購買ABS證券等QE的措施,是比較適宜的。若再推遲,在經濟指標進一步惡化後,即使再採取QE措施,可能都為時已經晚。
及時採取QE措施,首先當然是客觀形勢的需要。歐元區今年二季度GDP季率環比零增長,陷入了停滯。除了CPI快速滑進了通縮區間以外,採購經理人指數(PMI)、ZEW經濟指數或其他各類經濟景氣指數也都全面處於下滑趨勢之中。就連一直充當歐元區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經濟也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比如CPI已連續兩個月位於1.0%的下方,而第二季度季調後GDP初值季率意外萎縮0.2%,為2012年以來首次,市場則預期持平,由增長0.8%下修至增長0.7%。德國比較重要的IFO商業景氣指數也加快了下滑趨勢。在此情形下,如果歐洲央行實施QE措施,德國已難以再強烈反對了。更何況,德國最擔憂的是對實施QE政策會導致嚴重通脹,而在當今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且生産技術高度發達、物流空前便捷、生産産能極度過剩的情形下,通常不可能再發生嚴重的大面積的通脹。暴發90年前魏瑪共和國時期那樣的嚴重通貨膨脹情形的概率極微。
另外,歐元區採取QE政策,還有兩個不算失敗的先例可供參考。第一個,當然是美國的QE政策。金融危機暴發後,美聯儲從2009年3月開始實施QE政策,可能到下月徹底結束,前後總共實施了三輪半。美國實施QE時,大家最擔心的是導致通脹局面,但是最終這一風險沒有出現。雖然持續5年多的QE政策並未能促進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但確實穩住了金融形勢,美國金融和經濟得以喘息,失業率也隨之步步下降。另外一個例子是日本。在安倍內閣和日本央行于去年4月正式地推行大規模的QE措施後,日本經濟總體上開始有了些許亮色,CPI年率從2013年6月起轉負為正,此後節節上升,去年9月進入1.0%以上區間,在今年4月突然加速進入3.0%以上區間。據日本厚生勞動省9月2日發佈的數據,7月一般僱員的總月均工資同比增長2.6%,為1997年以來最大月度漲幅,這也是日本連續5個月工資上漲。安倍的QE等措施,雖然不能讓日本經濟走上康莊大道,但日本在漸漸遠離困擾其國運20多年的通貨緊縮則確鑿無疑。
對於歐洲來説,除了經濟下行、通貨緊縮的威脅,還有嚴峻的地緣政治風險。尤其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劍拔弩張,若久拖不決,勢必極大衝擊俄羅斯和歐洲的經濟,造成巨大震蕩。歐元區在此風險到達不可控制之前依然推進QE,或能有助於穩固脆弱的歐洲經濟局勢。
現在歐洲央行出手了,那必然對於全球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産生較大的影響。美國與歐元區諸國的國債收益率之差會越來越大,資金可能進入歐元區的債市或股市,同時歐元或成為新的融資貨幣,也會促使歐元區的金融市場活躍。當然,歐洲央行真要想讓QE措施有效發揮作用,還需下定決心促進經濟的結構化改革,防止QE放出來的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儲存或只在金融市場上暴炒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