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時評:剷除土地腐敗需給土地出讓"大體檢"

  • 發佈時間:2014-08-26 13:19:42  來源:新華社  作者:張宸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一些土地出讓過程中,鉅額利益引發權力尋租、地方發展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等問題凸顯,急需進行審計“大體檢”

  備受關注的山東平度“3·21”涉嫌放火案最近開庭審理,當地一村主任涉嫌勾結開發商,指使他人傷害對徵地不滿、阻止施工的村民,造成1死3傷的結果。不光此案,近段時間,各地因為徵地引發的惡性事件屢次進入公眾視野,江蘇泗洪被徵地村民採取極端方式維權,河南新鄭半夜強拆居民住房……徵地引發的社會矛盾凸顯。

  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徵地拆遷,甚至不惜採取違法行為或背後為暴力強拆撐腰,根源在於鉅額土地出讓金收益的誘惑。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2013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高達4.1萬億元。但滯後的監管沒有跟得上急速擴張的土地財政模式,在一些土地出讓過程中,鉅額利益引發權力尋租、地方發展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等問題凸顯,急需進行審計“大體檢”。

  土地出讓金的管理並非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確土地出讓收入繳入地方國庫,支出通過地方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收支兩條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中也有相當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將土地開發成本由土地受讓單位直接抵扣,導致土地出讓金脫離管理。還有一些地方公然違背法規,把這筆資金視為賬外的“機動財力”。對於這些在土地出讓過程中明目張膽違反相關法規的行為,嚴格審計土地出讓金的收支將産生“打蛇打七寸”的有效震懾。

  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以來,一些地方不顧實際情況大肆“賣地”,鉅額的土地出讓金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搞政績工程的“錢袋子”,奢靡、貪腐行為的“小金庫”。同時,政府部門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不但會擾亂土地市場的秩序,還容易讓地方政府身陷債務危機,為社會治理埋下巨大隱患。對地方政府的鉅額土地出讓金來次“大體檢”,對消除“四風”頑疾、懲治腐敗和消除由此衍生的陳情等社會問題都有積極作用。

  一些地方土地出讓過程中的貪腐頑疾存在已久,“規範土地出讓,剷除土地腐敗”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有關部門應果斷出手,給土地出讓徹底來一次“大體檢”,好好查查數額巨大的土地出讓金中的各種“貓膩”。通過“大體檢”,梳理在土地出讓過程中的制度漏洞,完善監管機制,加強對土地出讓金的收支監管。同時,倒逼地方政府儘快改變依靠土地財政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消除對土地財政的狂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