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應“立體”推進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4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范建鏋  責任編輯:王斌

  距4月25日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準率尚未滿三個月,央行定向降準“梅開二度”,自6月16日起再對商業銀行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條件是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同時,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也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

  與此前調整相比,此次定向降準的導向更為明確、範圍更為擴大、標準更為具體。從範圍看,此次降準覆蓋大約2/3的城商行、80%的非縣域農商行和90%的非縣域農合行,遠大於4月25日政策影響範圍。

  不過,即便如此,筆者仍認為,這一措施所可能釋放的資金依然有限,其政策仍然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其效果仍值得進一步觀察,無須也不應盲目樂觀。

  調控手段單一化局面亟須改變

  做出上述判斷的基本理由有二:一是近三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保衛戰”責任更重;二是改革、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已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以往的宏觀調控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形勢,調控手段的單一化局面亟須改變。近期,李克強總理相距四天兩度論及宏觀經濟形勢,在6日和10日兩次會議上均表示,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強調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和政策工具。這可以説是一個重要佐證。

  近年來,受制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更多轉到以擴大內需為主導、強調依賴自身發展的思路上來。在此背景下,每年經濟出現了一種“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彈-再下滑”的迴圈被動局面,導致以往有效的調控措施逐漸失去原有的政策效應。為避免這一局面,有的學者提出,應改革當前調控思路,擺脫守住經濟增速下限的“一點論”,提出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增速調控“區間”。從“一點論”轉向“區間論”,有助於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客觀而言,從“點調控”轉向“區間調控”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準確判斷新形勢所産生的細微變化。但是,如果考慮到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和穩增長的重要性,那麼,宏觀政策的組合調控將更值得關注。

  在經濟總體呈下滑趨勢階段,就穩增長這一目標而言,組合調控的效果無疑優於單一政策措施的實施。通常認為,傳統宏觀調控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財政政策,二是貨幣政策。短期內,財政政策措施更為有效。在宏觀經濟已顯現下行壓力之時,相較而言,財政政策的著力空間更值得重視。短期內,財政政策更應發揮核心作用。以此判斷,定向降準至多只是對貨幣政策的一種有限的靈活運用,財政政策措施的運用反而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一思路在未來是否應當調整、轉向,值得重新深入思考。

  經濟轉型之痛與創新調控之難

  此外,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也對宏觀調控方式的創新與轉變提出內在要求。在經濟增長面臨下滑慣性的情況下,假如沒有足夠的抵擋下滑的力量,或者國內外經濟形勢一旦出現重大不確定性因素的衝擊之後,經濟運作將很可能滑出預期“保底”目標。如果沒有合理的政策“區間”目標或“組合”目標,轉型之痛將是長期的,也將進一步加大經濟運作的下行壓力。

  處於如此情形之下,可以追問,宏觀調控的組合措施例如財稅措施應如何才能有所作為?這顯然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尤其在目前我國宏觀調控手段相對較為缺失的時期。當前,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已呈現大幅下降趨勢,這將直接影響需要財政支援的産業結構轉型和有關改革措施的推進,其困難無疑大大增加。同時,財政收入增速的下降,也使減稅的空間越來越小,這又使我們面臨一個新的困境:一方面,創新調控方式是為了扭轉經濟下行趨勢,以達到穩增長、促改革的目標,但另一方面,作為改革棋局中重要一環的財稅體制改革,其難度卻因此不斷增大,反而又削弱了宏觀調控方式的調控效果。應當説,這並不利於深化改革總體進程的推進。對於這種互相掣肘的局面,我們也應有清醒認識,並儘快尋求破解之策。

  創新調控思路應摒棄短期應對

  上述種種,實際上預示了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應有根本性變革,才可能有效應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諸多不確定性風險。改革宏觀調控方式,從當前面臨的問題來看,已無法僅僅依靠改變單項、短期的微刺激措施,或依靠簡單的放鬆政策就可以實現,而需要政策的“組合拳”,需要宏觀調控的“大手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目前短期的、應急式的項目應對辦法,應逐步改革為構建中長期發展的新棋局,採取具有中長期推動力的總體應對辦法。

  從創新宏觀調控方式這一全局視角來審視,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兩次定向降準無非應急式的項目應對之策而已,它遠談不上是有總體目標規劃之下的步步為營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此次所提出的創新宏觀調控的理念,倒不失為一種蘊含有目標取向的嘗試改革之舉,但也應該看到,這種理念的轉變和實現,無法“單兵突進”,需要以相應的行政決策方式的配套轉變為基礎。就此而言,我們不妨有所期待,但不必盲目樂觀。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