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印發《關於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援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工作環境友好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原則上提供給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
《通知》明確,將重點引導生産製造、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及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文創經濟、銀發經濟等新經濟形態領域試點推行“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拓展“生育友好崗”崗位資源。
事實上,近年來,福建、山東、黑龍江、四川、安徽、廣東等多地已在落實就業保障政策、支援女性靈活就業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此前這種就業形態一直被稱為“媽媽崗”。這次上海打破了對性別的限制,讓爸爸們也有條件成為育兒工作兩不誤的受益者。對於企業來説,無疑釋放了巨量的人才池。
即時通信技術成熟、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當下,大多數工作不需要一定朝九晚五坐在辦公室裏才能完成,企業如果能積極轉變傳統的管理思路,從制度層面佈局設置“生育友好崗”,看得見的好處是節省大量交通成本、場地成本、運營成本等,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於,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早認識、早佈局就早受益、早適應。
上海本次的試點工作,還將很多新型經濟形態領域納入了“生育友好崗”的推行名單,這與以往“媽媽崗”多為銷售、家政、客服以及生産製造加工企業的勞動密集型崗位相比,明顯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此前,這類崗位大多采用計件、計時收入,更適合學歷較低、技能單一的女性,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則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打破時間、空間的束縛,讓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能在靈活彈性的崗位上獲得職業成長提升的可能以及職業榮譽感、獲得感,對於企業來説是新課題,也是新機遇,打破慣常的用人方式,勢必也會打破行業發展的人才天花板。
所以,我們不妨對“生育友好崗”多些想像力,探索其在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上的多樣化實現形式。例如,在科技行業,可以設置“遠端研發崗”;在教育領域,可以推出“靈活授課崗”;在廣告和設計行業,可以設立“自由創作崗”,在醫療行業,推出“彈性護理崗”,等等。
“生育友好崗”的推行也意味著對企業文化的一次革新。企業需要從傳統的“時間就是效率”的觀念轉變為“成果導向”的管理理念。為了促成這樣的轉型,政府也需提供更多的支援和激勵措施,比如稅收優惠、補貼等。
“生育友好崗”的推行將帶來多贏的局面。它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品質,還能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既然是多贏,那麼就需要多方努力去推動達成。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理由期待“生育友好崗”在未來能夠成為更多行業的常態,並從中誕生更多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
(責任編輯:朱赫)